【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和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從擊球手法和移動步法的相互關系入手,分析影響擊球質量的基本因素,得出在比賽時若要打出高質量的球,就必須在步法先到位的前提下再以精準多變的手法擊球,才能使回球具有準確性、威脅性和欣賞性。
【關鍵詞】羽毛球運動 擊球質量 步法 手法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200-02
一 引言
羽毛球競賽的內容是運動員運用相關技術擊球,球體在空中飛行的速度、弧度線路和落點的變化,高質量的擊球要求速度快、落點準、線路巧、變化多為一體,最大限度地調動對手和制造最大障礙,迫使對方失誤,或是回球質量不高而獲取有利的進攻機會。由此不難得出,擊球質量是制勝的關鍵。那么擊出高質量的球與哪些因素緊密相關,對這些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對于指導學習、訓練和比賽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三 結果與分析
1.羽毛球運動中速度和力量與擊球質量的關系
擊球力量是指運動員揮拍擊球時作用于球體上的力量。擊球力量的大小是由揮拍產生的速度和力量、球拍和拍弦的反彈力、羽毛球托的彈性等因素決定的。
從力學角度分析可以得出:當速度從0開始時,擊打到來球時的速度為V。
第一,距離一定時, ,由公式分析出當距離一
定,質量不變時,要想擊球的速度快,給對手短暫的反應時間,那么只有縮短運動(揮拍)時間t,由公式可以得出要想縮短時間,就必須加大力量F。
第二,由V=at,得出: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速度,就只有提高加速度a,a=F/m,而球的質量是一定的,同樣也只有加大F。
所以,要想短時間內使揮拍力量達到一定質和速度,就必須提高運動員的爆發力,以及自身的力量和其他素質。力量素質與其他素質也有極為密切的聯系,并直接影響其他素質的發展,力量素質也是掌握運動技術和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根據羽毛球運動特點對力量素質的要求,專項力量素質訓練應以發展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為主,以保證在長時間的運動中能完成各種技術動作和正常發揮各種戰術。專項力量素質的訓練應以動力性練習為主,訓練要注意掌握好練習密度和重量的關系。
2.羽毛球擊球時擊球點與擊球質量的關系
擊球點位置大致有擊球點前、擊球點后、擊球點高、擊球點低、擊球點靠右、擊球點靠左幾種。在比賽中,為了爭取主動權,都會爭取擊球點在自己的右肩上或前上方。要想擁有一個良好的擊球點,步法就得靈活快速,步法移動速度快慢和移動范圍大小是能否獲得最佳擊球點的基礎,只有有了準確的判斷和迅速的起動,加上快速的大范圍移動步法,使身體趕在球體運行下落前到位,就能獲得較好的擊球點。到達擊球位置后,應掌握適當的時機引拍擊球。如果出手快,擊球點高,發力充分,擊球主動,效果就好;如果出手慢,擊球點低,發力不充分,擊球速度慢,擊球質量就不好。恰當的出手時間,以后場球為例,球體剛調頭下落時,開始出手引拍,這樣,當球體下落到最佳擊球點時,正好揮臂擊中球托,發力最佳。同樣,在擁有良好擊球點的同時,還應注意引拍的揮臂速度,引拍揮臂速度的快慢,也對能否獲得最佳擊球點產生影響。揮臂迅速,爆發力強,往往能獲得最佳擊球時間和空間,擊球干脆完整;揮臂速度慢,沒有爆發力,往往會錯過最佳擊球點,擊球質量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擊球點獲取的好壞的最大差別往往取決于步法。因此,熟練掌握基本步法對于能否打好羽毛球至關重要。無論是前場、中場還是后場擊球,迅速移動到位是正確完成擊球技術動作的基礎。羽毛球步法由墊步、交叉步、蹬步、跨步、跳步組成,每一組步法一般都是從場地中心位置開始,以上五種步法都包含著取位準備、判斷起動、移動擊球、迅速回位四部分。
3.羽毛球擊球手法結構與擊球質量的關系
羽毛球的擊球技術動作,無論前場、中場、后場還是發球,其結構均由準備姿勢、引拍動作、擊球動作和回收動作幾部分組成。準備姿勢指擊球前的預備狀態,是為了引拍做好充分準備,準備姿勢在同類擊球技術中要求動作隱蔽、一致,反之,則影響擊球的威脅性。擊球前的引拍,為發力和變化拍面角度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擊球獲得強大的作用力,引拍動作成功與否,影響到擊球的效果。后場擊球力量大,要求手臂充分后引,加大引拍動作幅度,為擊球發力創造足夠的空間;前場擊球力量小,動作柔和,要求嚴格控制引拍幅度、角度和力量;中場擊球速度快,要求動作快,引拍幅度小。從結束引拍動作開始向來球方向揮拍擊球,要想完成好擊球動作,須做到以下幾點:要及時向前揮拍,爭取最佳擊球點;根據不同擊球技術的要求,調整好向前揮拍的速度和力量;擊球瞬間,應通過手指控制球拍,運用恰當的拍面角度,協調上下肢、軀干,運用擊球戰術意識,完成擊球動作。擊球后隨揮拍慣性,球拍有一定的隨后動作,應迅速收回至擊球前準備姿勢,做好下次擊球的準備。回收動作及時干凈利落,利于下次擊球的積極準備。如果回收動作不到位,會影響下次擊球的準備時間和引拍動作。
引拍動作是通過轉肩來完成的,這個過程要注意的是手臂、手腕要保持一個放松的狀態。引拍完成后,手肘會自然而然地上抬,球拍也會自然而然地后倒,這個在高手所完成的引拍動作里能明顯看到,而在引拍完成后則開始發力揮拍,這時手臂肌肉開始緊縮,大臂帶動小臂及手腕向前加速揮拍擊球,最后球拍在接觸球的瞬間握緊球拍擊球。
4.合理有效協調發力與擊球質量的關系
以正手擊高遠球技術為例,通過快速合理的步法移動到球降落點的位置上,擊球點選擇在右肩稍前的上空,做好準備擊球的動作——側身對網(左肩對網),左腳在前以腳尖墊地,右腳在后稍屈膝(腳尖朝右),重心落在右腳上;上體和頭部稍后仰,眼盯來球,右手正手握拍舉于右肩上方,手臂放松微向后拉,前臂稍內旋,手腕與前臂保持伸直,左臂屈肘自然左上舉,左肩高于右肩。當球降落到適當高度時開始蹬地,從腳開始發力,通過轉體傳遞腿和腰腹力量,再以肩關節為軸帶動上臂上舉,前臂往后伸,腕關節充分后伸,球拍垂于右肩后。整個發力擊球動作是從球拍由前臂帶動往上加速揮拍開始的,此刻,手指緊握拍柄,利用手腕的充分后伸,經過稍微有點內旋至前屈閃腕動作產生爆發力,擊球托的后下部,使球往前上方擊出。擊完球之后,由于左臂的帶動和右臂擊完球之后的慣性作用,使身體轉成面對球網,重心移動到左腳上,向中心位置回動。
四 結論與建議
1.提高自身身體素質
要提高羽毛球的擊球質量,首先要提高運動員的力量素質,使相對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等協調發展。以達到揮拍擊球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擊球效果。
2.步法與手法的協調配合
羽毛球擊球質量好壞的最大差別往往體現在步法上,迅速移動到位是正確完成擊球技術動作的基礎,然后把握好擊球點、拍面角度及動作幅度,并靈活運用于比賽中,在練習手法的同時更應注重步法練習以及合理應用。
3.加強擊球動作的規范化訓練
良好的技術必須符合人體運動的科學原理,而動作技術的規范性、合理性及準確性則是擊球質量的保證。
4.強化擊球動作的合理有效性
訓練中把握動作的連貫性,注重動作的實效性和一致性,使擊球的質量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劉仁建.羽毛球[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肖杰.羽毛球運動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3]鄭玉霞.淺談技校體育教學中羽毛球基本功訓練[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S1)
[4]李志貴.羽毛球入門捷徑[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