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在簡要介紹了國內外檔案袋評價研究基礎上,提出了閱讀檔案袋概念、內容、特點和本質。隨后,本文論述了大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檔案袋的創建和維護、檔案袋評價的總體原則和標準。最后,文章分析了閱讀檔案袋評價面對的挑戰和不足。
【關鍵詞】大學英語 閱讀教學 檔案袋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015-02
一 引言
檔案袋評價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新的教育評價方式。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種,檔案袋評價體現著學習是個過程,評價也是個過程的教育思想。Hancock研究認為,檔案袋是學生學習材料的匯編,能夠更好地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Camp認為,檔案袋評價是教師和學生歡迎的評價方式,是傳統評價方式的一種有益的補充。O’Malley和Pierce也認為,檔案袋評價是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和評價同時發生,相互作用的特點能極大地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
在我國,檔案袋評價仍是比較新的概念,尤其是在教育領域。2004年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在強調教學手段和教學活動轉變的同時,還倡導科學的教學評估體系;2007年版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倡,應用學習型檔案袋記錄、課堂活動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形成性評價手段來更科學、更全面和更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受此影響,基于大學英語教學,尤其是寫作教學中的檔案袋評價逐步開展起來。張紅霞探討了電子檔案袋在寫作評測中的理念和應用方法,傅東起探討了研究生英語教學中檔案袋評測法的應用,王瑞探討了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檔案袋評價,王華探討了寫作檔案袋評價過程中不同評價主體,如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影響。但是,檔案袋評價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剛剛起步,并主要集中在檔案袋評價對閱讀教學和閱讀能力的影響上,對于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檔案袋評價的理念、評價內容、評價標準以及如何應用檔案袋評價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和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仍比較少。
二 閱讀檔案袋
美國國家教育協會認為,檔案袋是學生學習過程的記錄,體現了學生所取得的成就和對學習過程的反思,也體現了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和相互指導。閱讀檔案袋是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材料的集合,體現了學生學習成就和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反思。
閱讀檔案袋的核心元素是學生的學習材料,包括閱讀材料、閱讀筆記、讀后感、作業、測試、學習心得、小組評價和教師建議等。這些材料不僅能夠體現學生的學業水平,更可以反映出學生為達到這一目標所經歷的過程和所付出的努力。材料的收集是有選擇的,是能體現學生進步的標志性事實,能監控和反映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發展。
檔案袋評價具有反思功能,收集不是目的,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才是檔案袋應用的出發點和歸宿。沒有反思,檔案袋潛在的教育價值也就無法發揮出來。反思將搜集資料的活動轉變為有意義的學習經歷,在反思的過程中,學習的任務從老師轉到了學生身上。反思的內容可以使學生描述自己作品的特征,自己成長過程中所發生的進步或已經獲得的目標等。這種反思一方面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重要契機,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自我教育的習慣。
在本質上,檔案袋評價屬于基于課堂教學的形成性評價。它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以學生真正的學習樣本為評價對象,為不同學習者的學習樣本提供了相互比較、相互借鑒的機會,同時能夠反映隨時間發展的學習進步,為學生訓練自我學習、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提供了有效的平臺,使所有相關人員能夠清楚地了解學習過程,并且提高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
檔案袋評價在提高學習效果的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責任心。檔案袋評價者意味著學生要積極參與到評價的每個過程中,包括檔案中應該包含怎樣的樣本、怎樣評估樣本的質量、反思某些知識和某種能力的掌握過程以及怎樣維護,并且提高檔案袋的質量。
三 閱讀檔案袋的創建和維護
創建閱讀檔案首先要明確閱讀檔案袋的目的。閱讀檔案袋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閱讀能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2)抓住重要細節的能力;(3)領會作者目的態度和意圖的能力;(4)分析上下文邏輯關系的能力。因此,閱讀檔案袋中的樣本,如閱讀材料、閱讀筆記和讀后感等部分應著重體現以上若干方面。
其次,要明確評價主體。檔案袋十分注意在評價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如學生為什么將某些材料裝進檔案袋,為什么某些材料可以表現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等。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應明確學生在檔案袋評級中的評價主體地位,教師和其他學生只是評價的參與者。
在檔案袋的維護中,教師應給予學生積極的指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優秀的閱讀材料、閱讀筆記和讀后感和全班分享。通過優秀檔案樣本的介紹和分析,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借鑒彼此的學習材料、學習過程和學習經驗,這樣能夠促進彼此的學習。
四 閱讀檔案袋評估的優勢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學生可以檢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某種閱讀能力或閱讀技巧,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以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主要有三種方式:課堂提問,隨堂或課后閱讀測驗,以及期中或期末考試。前兩者在本質上屬于基于課堂教學的形成性評價,能夠動態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益的反饋,但學生在評價中只是被動的被評價者,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后者屬于終結性評價,具有易于操作且客觀公正的特點,但無法反映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微觀層面,如生理和心理認知活動過程的變化。檔案袋評價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主體評價地位可以促進學生積極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能夠鼓勵學生采用多種學習方式,尋求最佳的發展途徑。
另外,檔案袋評價還具有評價內容多元化的優勢。閱讀檔案袋的評價范圍廣,遠遠超過傳統的閱讀測驗的范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習過程、效能、情感、行為和態度等都可以進行評價。
五 閱讀檔案袋評價的原則和標準
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檔案袋時,首先應明確總體的評價標準。具體條目如下:(1)閱讀檔案袋的主要目的是否明確;(2)閱讀檔案袋是否體現了不同學生的學習成就水平;(3)閱讀檔案袋是否包括了學生的自我評測以及對學習過程的反思;(4)閱讀檔案袋是否體現了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階段學習水平;(5)閱讀檔案袋是否體現了學生的參與性和責任心;(6)閱讀檔案袋是否以一個組織良好且方便使用的順序排序;(7)閱讀檔案袋是否促進了閱讀教學和閱讀能力。
對于檔案袋的評價,建議用四個分類等級的整體性評分標準,以體現檔案袋的表現水平。整體性評分指標的編制可以參見下表:
六 閱讀檔案袋評價挑戰
閱讀檔案袋評價是基于閱讀教學的過程性評價,評價所涉及的內容廣,評價主體多,跨度時間長,評價標準寬,因此在評價的信度上很難保證。信度不高的評價可能導致的結果是評價的公平性問題,評價結果因評價主體、評價的對象和評價時間的不同而出現不一致的現象。因此檔案袋評價不宜單獨使用,必須與終結性考試和標準化考試相結合運用。
參考文獻
[1]Hancock C.R. Alternative Assessment and Second Language Study:What and Why? Eric Digest.ED376695
[2]黃劍茹.以閱讀檔案促進課外閱讀的探究[J].英語教師,2008(4)
[3]傅東起.真實性教學評價理論的實踐——研究生英語教學中檔案袋評估法的應用[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4]王華.寫作檔案袋評價過程中不同評價主體的探索研究[J].外語界,2011(2)
[5]洪民等.復合型檔案袋評價對外語閱讀能力的影響[J].外語界,2011(2)
[6]江彬.科學認識檔案袋評價[J].上海教育科研,2003(11)
[7]馬海濤.美國教學檔案袋評價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4(1)
[8]王瑞.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檔案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