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擴大內需不僅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方針,也是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本路徑選擇。在擴大內需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有效性、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基本原則,才能使內需得到有效的擴大,才能使內需真正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動力。
【關鍵詞】擴大內需 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017-03
我國人口眾多,國內需求旺盛、市場廣闊,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市場支撐。在當前國外需求不振的情況下,擴大內需就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本路徑和重大戰略方針。要使內需得到有效的擴大,使內需真正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動力,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 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強調要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要在改革發展的實踐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是強調擴大內需的最終目的,不僅是要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擴大內需,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擴大內需要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為根本目的。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擴大內需會帶來消費的增加,從而拉動經濟的增長。大部分文章和媒體,都把拉動經濟增長作為擴大內需的基本目的來論述。但是,促進經濟增長并不是改革發展的最終目的,經濟增長要能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才是有效的增長。所以,在考慮擴大內需目的時,就不僅要研究擴大內需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經濟的增長,更要研究擴大內需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只有把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作為擴大內需的根本目的,才能有效地避免在擴大內需過程中的一些政策誤區,充分發揮擴大內需的作用,實現改革發展的目的。
第二,擴大內需要以擴大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需求為重點。以人為本要求要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就要求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不能把重點放在社會少數富裕階層上,而要把重點放在絕大多數社會成員上,以擴大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需求為重點。為此,就需要關注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尤其是社會中低收入群體的需求,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就能有效刺激他們的消費需求,使國內需求能得到真正的擴大,從而達到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目的。
第三,擴大內需的成果要由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共享。擴大內需能促進經濟的增長,促進社會財富的增加。但是,新增加的社會財富是為少數人享有還是為多數人享有,就成為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求發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社會財富分配政策時,要照顧到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并適當向中低收入群體、弱勢群體傾斜,保證絕大多數社會成員能共享擴大內需的成果。
第四,擴大內需要關注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要求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在擴大內需的具體措施上,要關注人的各方面的需求,不僅要關注人們在物質方面的需求,也要關注人們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不僅要關注人們在休閑娛樂方面的需求,也要關注人們在文化體育方面的需求。在關注人們不同方面需求的基礎上,采取不同的措施,去開發、滿足、發展人們的需求。這樣,擴大內需就不僅能促進經濟的增長,而且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 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從實際出發的基本要求。擴大內需是當前我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制定的重大戰略方針,要使內需得到真正有效的擴大,使內需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動力,并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就要求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要從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出發,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放在農村。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的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城市的發展水平,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農村發展水平落后也就決定了在擴大內需方面,農村不僅比城市更加迫切,也比城市更有潛力。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放在農村,通過加大在農村和農業上的投入,逐步解決農村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生產條件薄弱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高農民的收入,不僅可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而且還可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并使內需真正得到擴大。
第二,要從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出發,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放在西部地區。區域發展不平衡,西部地區的發展長期落后于東部地區,也是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在擴大內需方面,西部地區不僅比東部地區更加迫切,也比東部地區更有潛力。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放在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通過加大在西部地區的投入,改善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增強西部地區發展的能力,不僅能使內需真正得到擴大,而且能逐步縮小區域發展的差距,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第三,要從我國不同階層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的實際出發,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放在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上。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個人收入分配方面,出現了不同階層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到2012年,我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為0.474。從社會階層來看,中國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是收入最低的10%家庭人均收入的65倍。上述數據表明,應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放在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上。中低收入群體收入的增加,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消費支出,這樣,不僅可以起到擴大內需的作用,還有助于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
第四,要從我國社會保障水平較低的實際出發,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放在提高社會保障的水平上。“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基本制度。”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雖在近幾年逐步完善,社會保障的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完善,保障的水平還比較低。由于社會保障水平較低,中低收入群體在消費方面就持謹慎態度,不敢過多消費,而把相當一部分收入用于儲蓄,以備急需。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放在提高社會保障的水平上,提高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和保障的水平,解決人民群眾的后顧之憂,就有助于擴大中低收入群體在消費方面的支出,起到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
三 有效性的原則
國內需求從最終的效果來劃分,可以分為有效的需求和無效的需求兩類。有效的需求是指不僅能增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而且能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的需求。無效的需求是指雖然能增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但對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沒有實際作用的需求。中央把擴大內需確定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方針,不僅僅是要通過內需的擴大,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內需的擴大,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能得到真正提高。要使內需得到真正有效的擴大,充分發揮擴大內需在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方面的作用,就要求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有效性的原則。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堅持有效性的原則,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在制定擴大內需的政策和措施時,要考慮政策措施在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不同的地區在擴大內需方面,會根據本地的實際,制定一些具體的政策措施。但一些地區在制定政策措施時,更多是考慮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至于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國家的綜合實力是否得到了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考慮的則不多。只有把制定政策措施的著眼點放在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上,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需求,充分發揮擴大內需的作用。
第二,在制定擴大內需的政策和措施時,要考慮政策措施促進消費的性質。一些消費,從性質來看,屬于一種不健康的消費,這些方面需求的擴大,雖然會起到增加GDP數量的作用,但這些不健康的消費,不僅不能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還會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的進步。所以,在制定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時,要把著眼點放在擴大旅游、文化、健身等健康的消費上,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擴大內需的目的。
第三,在制定擴大內需的政策和措施時,要考慮政策措施和環境保護的關系。社會環境的質量已成為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的基礎,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作基礎,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可能得到真正提高。某些消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拉動經濟的增長,在短期內也能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但從長期來看,會帶來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最終影響到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制定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時,對這類消費,不僅不能擴大,反而應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限制。
四 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原則
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是一個整體,擴大內需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方針,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中,任何一項具體的政策措施都很難起到有效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一項具體的政策措施只有和其他政策措施聯系在一起,形成互補,構成一個系統、完整的政策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原則。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堅持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原則,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在制定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時,要從整體和全局出發。國民經濟是一個整體,中央確定把擴大內需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方針,也是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和全局來考慮的。各地在制定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時,就不能只考慮某一地區、某一部門、某一階層的利益,也不能只考慮擴大某一個方面的需求。應站在整體和全局的高度,系統地規劃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才能使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在整體和全局方面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擴大內需在推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第二,在制定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時,要考慮相應的配套政策措施,使政策措施能形成一個體系。一項具體的政策措施,其作用的發揮受到很多的限制,只有各種政策措施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才能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發揮出其最大的作用。在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方面同樣如此,一項擴大內需的具體政策措施,很難在擴大內需方面發揮有效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制定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時,要考慮政策措施的系統性,圍繞一項主要的政策措施,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使其能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這樣,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獲得最佳的效果,才能真正為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提供動力支持。
第三,在制定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時,要考慮政策措施作用的互補性。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如果設計不當,就可能會出現不同政策措施作用相互抵消的情況。這種情況一旦出現,擴大內需政策措施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就不能形成有效的需求,起不到拉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時,要考慮不同政策措施在擴大內需作用上的互補性,使不同的政策措施在擴大內需的作用上能相互補充。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措施在擴大內需方面的作用,推動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不升反降[N].春城晚報,2012.9.19
[3]堅定不移的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