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自主學習的本質思想、英語自主學習的難點和實際情況,說明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對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作了探索。
【關鍵詞】英語 大學生 自主學習 教學模式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019-02
近一個世紀以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起了學科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視。有人甚至主張培養自主學習者是教育的根本目標。事實上,明確提出自主學習的主張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而涉及自主學習教育思想的觀念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美國等發達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時提出了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自主學習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語言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在大學生外語學習研究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受到了特別的關注。
研究者都意識到外語學習者獨立能力的培養并非僅僅是一種教育觀點或教學方法,而且應成為教學最終目的的關鍵組成部分。學習主體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成了教學內容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種學習模式中,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學習者的指導者和顧問。“學生的獨立學習活動,能培養實際的技能技巧,增強個性意志品質,提高在學習中克服困難的能力,樹立對自己活動的信心。如果學生能獨立地學習,這是活動的理想狀態,因為,人們將一生都要從事這種活動……”教育家的這番話,充分說明了自主學習(即學生的獨立學習活動)對于學生個體發展的作用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本文擬就英語自主學習的原理,談談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 英語自主學習的原理
首先,什么是英語自主學習以及怎么樣去自主學習呢?筆者認為可以這樣去定義,以英語教師起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主張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完美結合,改變傳統的主導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互動的學習法,把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小組集體合作學習放在英語教學的中心位置。
英語自主學習的原則:(1)學生主體性原則。力求每個學生在英語課堂上都有機會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學生都具備巨大的學習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2)和諧的師生關系原則。即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它具體體現在教師既是主導,又具有輔助性作用;學生是主體,具有自主性,應當樹立平等的師生觀、主導觀。教師信任并尊重學生,理解并支持學生,啟發并鼓勵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學習英語創設一個最佳情境。(3)主動性原則。英語教師要努力研究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方式,盡力讓學生處于主動求知的狀態,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使之成為學生主動追求的學習形式。(4)多樣性原則。改變千篇一律、枯燥的英語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采用形式多樣的學習小組活動方式,多向交流互動,滲透主體意識。
二 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英語為什么難學,因為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英語與母語在詞匯、句法、語境、表達方式、思維模式以及文化習俗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其實質是個復雜而艱難的“建構第二語言系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志者事竟成”,成功者往往需要非凡的毅力以及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中內在的“分析”“評價”“改善”等元認知策略元素,恰恰具備了克服困難的堅韌性,即在順利的條件下能堅持學習,持之以恒,而且在條件困難時,依然能保持旺盛的學習態度,頑強地克服學習上的障礙。英語自主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而且在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能持之以恒,自覺運用“反思”“改正”等元認知策略,克服各種學習障礙,最終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磨煉了意志、增強了毅力,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個性意志品質。
從實際教學中發現,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第一,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心理學指出,積極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動的發動者和鼓舞者。為了營造學生自主參與、互動交流的課堂氛圍,在每節課中英語教師應努力做到“四帶進”“三形式”“兩適當”。“四帶進”:指把微笑帶進課堂、把肯定帶進課堂、把樂趣帶進課堂、把科學的教學方法帶進課堂。“三形式”:指互動式、開發式、承上啟下式,努力采用新穎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兩適當”:指適當贊揚、適當指導,將學生的思維方式、表達方法向正確的方向引導。“四帶進”“三形式”“兩適當”能更有效地發展學生學習英語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其自信心和思維能力,達到在實踐中“改造并完善自身”的要求,并不斷提高克服各種困難、障礙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英語學習的主導者。
第二,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必備前提。主張學生自主學習,并非是無目的的“填鴨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要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學有所獲,提高學習和交流能力,教師應具有更藝術的教學方式,多樣化溝通,及時解答困惑,激發思考,確保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英語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在傳授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推動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最終使學生能自主地學習,真正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要記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方法的掌握必須在主體的實踐中實現。所以,英語教師必須把教學的重點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轉移到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上來,逐步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第三,指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預習,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磨刀不誤砍柴工,在英語的課文閱讀教學中,預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學生預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指導學生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英語教師應具體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編寫預習提綱,通過預習,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其操作要點是:掃清影響學生閱讀的生詞障礙;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說出或寫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回答若干關鍵性問題;找出文章中的關鍵詞和中心句。通過對預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展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空間,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自己選擇一些課外閱讀材料。在具體選材過程中,教師要因人而異,指導學生選取難度適宜的富有知識性、趣味性的語篇閱讀材料。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去總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創造性。
第四,創設情境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即由傳統的以教師的“傳授”為重點轉變成以學生的“學習”為重點。在“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天性,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否則將事與愿違,走向另一個極端——被動學習,毫無成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激發并保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努力創新。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開展小組或男女生之間的問答、搶答或辯論,讓他們從多個角度大膽發言、各抒己見,不僅高漲了學習英語的熱情,同時也拓展了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并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英語詞匯,熟練了會話技能,掌握了英語語言規律,這種“問題教學法”是培養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筆者在英語教學教研實踐中發現,學生對此類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參與熱情,十分有利于優化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歸根結底,能否自主學習,是學生主體地位體現與否的重要標志,也是學習策略賴以構建的基點與歸宿。英語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真正達到讓學生“自求得之”的目的,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學會學習:大學生學習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Holec,H. The Learner as manager:Managing Learning or Managing to Learn,1987
[4]珍尼特·沃期、戈登·德萊頓.學習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