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機推廣技術是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也是農林院校農科許多專業的選修課。新世紀農機推廣技術課程根據時代發展要求,迫切需要不斷地完善與改革。本文結合筆者近年來在農機推廣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提出現階段該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探討新時期農機推廣技術課程體系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實踐教學結果表明,這些教學改革方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對于農林院校培養和輸送基層農機與農技人員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實踐教學 農機推廣技術 人才培養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027-01
農機推廣技術是研究農機技術及其推廣理論與實踐、工學與管理學等多門學科交叉的一門學科。目前,絕大部分農林院校都開設了農機推廣技術這門課程。近年來,我校農機教學團隊一直在努力探討農機推廣技術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成功模式,筆者結合多年從事農機推廣技術教學的實踐,進行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的探索:
一 理論教學環節
課堂講授與課堂討論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創造力。通過系列問題的提出,一步步地深入進行分析,使授課過程成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活躍狀態。讓學生課堂積極發言,獨立分析問題,提高教學效果;課間與學生交流課堂知識,及時了解和反饋課堂情況;課外積極鼓勵學生閱讀相關書籍,及時查閱文獻。因材施教,課程與專業相結合,通過板書或多媒體進行演示、邏輯推導,活躍課堂氛圍,增進學生對農機推廣學理論、概念、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 實踐教學環節
組織學生到基層農機推廣站、農技推廣站等場所觀摩、學習和開展調查研究,讓學生置身于農村、市場和社會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為將來投身“三農”建設做好充分的實踐準備。實踐教學內容包括:(1)農村社會調研,就目前國家對農機的補貼政策和推廣經營服務項目、組織形式等進行現場調研;(2)農機推廣角色扮演,學生在社會調研活動中,擔當一次推廣者或被推廣者的角色;(3)到農機推廣機構參觀調研,就學校所在地區的市、縣農機推廣站工作人員的現狀、機構存在的問題等開展調研,了解我國農業推廣機構設置、職能及管理體制等。
三 專家講座環節
邀請校內外農機領域的專家走進課堂,為學生介紹他們在農機推廣技術行業的親身經歷和工作體驗,對我國農機補貼政策和農機產業結構調整等熱點話題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與講解,使在校學生了解農機推廣新成果、新技術,加深對推廣方法的理解,并對農業產業化的模式、運行機制及農業高新技術的推廣模式有初步的認識。此外,還聘請了農機公司的總裁、經理和技術推廣人員就有關內容進行講解,不僅啟發了學生對我國未來農業發展方向的思考,而且也為以后的就業找準了方向。
四 案例教學環節
在農機推廣教學實踐中,我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把典型事例編成案例,采用案例分析,組織學生研究討論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首先指定案例材料讓學生閱讀分析,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小組成員都要表述自己的觀點和對問題的看法;討論中出現的不同見解和有紛爭的問題要進行剖析,對闡述觀點所持的分析思路和獨特見解要加以肯定,對片面的觀點要指出問題與不足。總結評述后,要求每位學生寫一個案例學習報告,對自己在案例閱讀、分析、討論中遇到的問題、收獲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進行總結,并思考還有哪些問題有待釋疑。
參考文獻
[1]王進濤.《技術推廣理論與方法》課程教學總體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3(4):58~59
[2]趙洪亮、劉恩才、侯立白等.農業院校農業推廣學教學改革思考[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07~210
[3]王貴彥、陶佩君、王慧軍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農業推廣學教學方法改革的嘗試[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1(3):22~23
[4]傅雪琳.增強《農業推廣學》課程實踐功能的教學改革探索[J].農業教育研究,2010(2):13~16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