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大學生人數激增,就業壓力逐年增大。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導致了部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的態度也不積極,本文針對此問題進行了分析調查。
【關鍵詞】工科 女大學生 就業觀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042-02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大學生人數激增,就業壓力逐年加大。大學生作為社會就業市場的一分子,深切體會到就業競爭所帶來的各種壓力,出現了不同的就業觀念。學生就業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它不僅關系到每一個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涉及每位大學生的家庭安寧,更關系到高校的持續良性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一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第一,受經濟增長放緩和經濟結構調整影響,使用人單位需求總量下降。數據顯示,2013年,到各高校開展招聘的單位和提供的崗位數量有所下降。目前,社會服務業、制造業的用人需求降幅明顯,三資和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的招聘吸納人力的情況不如往年,很多出現減招和停招的情況。
第二,用人單位存在性別歧視,導致工科女大學生就業態度不積極。互聯網調查數據顯示,2013屆應屆畢業生簽約人數不足三成,在很多專場招聘會上,女大學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尤其是工科專業女性畢業生很多未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女生大多選擇考研、考證,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明確表明“限招男生”、“同等條件下男生優先”,將同樣具有應聘資格的女生拒之門外,有的單位雖未明確表示拒絕女生,但最后也會以各種借口淘汰女生。目前,女畢業生的就業率低:女生就業率為男生的82%左右,每年未就業的畢業生中,約70%是女生;就業質量低:女大學生就業崗位的專業相關性較男生低,女大學生對崗位的滿意度較低;就業的底薪也普遍比男大學生低,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導致了部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態度不積極。一些工科院校追求綜合發展,紛紛開設熱門專業,造成熱門專業的學生數量激增,致使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與此同時,用人單位的招工信條,導致性別歧視現象泛濫成災,女大學生就業處境異常尷尬。
第三,女大學生自身存在很多問題,使其就業前景不容樂觀,理工科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尤為突出。基于這些問題,筆者以淮陰工學院機械學院的女大學生群體為研究主體,對工科女大學生的就業觀與就業能力做了調查研究,對女大學生就業觀產生的多種原因進行了分析。
二 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觀現狀及分析
就業觀作為當代大學生對就業問題的一種價值取向,具體表現為對就業意義、就業理想、就業動機、就業標準等方面比較穩定的看法和態度。女大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作為相對弱勢的一方,從就業過程來看,普遍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工科類女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有急躁、緊張等焦慮心理,為深入了解,特對40名即將畢業的理工科女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問卷,調查顯示:(1)已經應聘就業的共2人,占到全部人數的5%;(2)正在應聘就業當中,用人單位已經有回應的有6名,占到全部人數的15%;(3)沒有應聘就業成功,仍然在聯系用人單位的有32名,占到全部人數的80%。
通過以上問卷的數據我們不難發現,理工科的女生就業還是很困難的,在畢業之后能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僅僅占到總數的20%。結合客觀的原因,許多女生選擇了考研、考公務員,有的女生愿意選擇和本專業無關的工作,理由為機械專業畢業不知道該干什么或能干什么,擔心自己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反而影響以后的生活,自己本身也不愿意從事比較辛苦和勞累的工作。在就業觀的形成上,家庭不可避免地成了影響大學生的重要因素,而當大學生在就業遇到困難時,最希望獲得的是來自家庭的幫助與指導,部分女大學生也因家庭原因而產生就業惰性,不愿意自主就業。
三 解決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筆者結合實際工作,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改善工科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第一,理工科女大學生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和不足,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包括文化素質的提高、自身修養的提高、適應社會能力的提高。只有從各個方面提高工科女大學生自身的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適應企事業單位的用人要求,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才能提高自己的就業機會。在校理工科女大學生可以盡可能多地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實習活動,提前積累工作經驗,可以為自己在以后的就業中占據主動和優勢地位。
第二,理工科女大學生要正確認識自我,認識到自己作為女性的長處和不足,女性在語言能力、思維的縝密性、管理能力、忍耐力方面與同等的男性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理工科女大學生更要從個人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發揮出自己特有的優勢,揚長避短,按照社會需要,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來不斷塑造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特點,以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從而吸引用人單位,提高就業率。
第三,在就業指導中應加強對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咨詢工作力度。在心理素質教育和抗挫折教育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她們客觀地評價自己,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增強適應
環境的能力,正確對待求職過程中的失敗,使其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參與競爭,引導她們正確擇業、順利就業、成功立業。部分企事業單位用人過程中存在性別歧視,這是完全違背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的,各級政府應建立合理的干預機制,修正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規,制訂相應的懲罰措施、應對措施,完善和保障工科女大學生在職業競爭中的公平性,規定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不得以種種理由提出“只限男性”等招聘說明,以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