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兩年由于高校生源日益緊張,高職院校招生形勢并不樂觀,生源的素質更是參差不齊,學生數學基礎有很大的差異,高等數學教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適應新形勢下的高職教育,我院的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本文主要探討了我院正在實行的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并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 模塊化 高職教育 高等數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077-01
目前,我院學生主要由對口單招、注冊、統招三種生源構成,不同來源的學生數學基礎差距很大。特別是對對口單招生來說,高中階段的數學幾乎沒學,所以他們的基礎比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要求,學生在學習高等數學課程時,基礎好的學生就會覺得學得不夠,而基礎差的學生又會覺得太難學,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采取分層次教學,能有的放矢,區別對待,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在高等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都受到公平的、適合自己的教育,發揮其潛能和特長,使個性心理得到良性發展。
一 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教學定位分層
在高校教育體系中,高等數學是工科各專業及財會類各專業必修且是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能力和提高學生素質的一門重要學科,不但為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數學修養,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院針對各專業實行模塊化分類,將高等數學內容分為公共模塊、專業模塊和數學實驗(Matlab)模塊。公共模塊主要包括一元函數微積分。各專業模塊有: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模塊、線性代數模塊、微分方程模塊等。如食品生化類專業在公共模塊內容上增加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模塊,信息工程與機電類增加線性代數模塊等。
教學層次共分為A、B、C三個層次,不同教學層次的教學目標有所不同,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同情況來設置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教給學生不同水平的知識,和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適應。本著“夠用為度”的原則,根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作出不同的教學定位。
各個教學層次對應的教學定位:(1)A層次定位: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以專轉本、專接本、自考等繼續深造為學習目標。教學注重知識和技巧的掌握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強調考核。(2)B層次定位: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基礎,注重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素養,并掌握數學軟件進行數學計算,達到畢業后能勝任所從事工作需要及可持續發展所需的基本數學水平。(3)C層次定位: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教學達到大綱基本要求,教學過程中注重數學文化思想的傳播,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與A、B類有所不同,僅要求學生能掌握數學基礎的知識及數學軟件的應用技能。
二 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教學內容分層
針對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教學內容安排情況大致如下:(1)A教學層次:一元函數微積分+微分方程(課外輔助數學實驗);(2)B教學層次:一元函數微積分+專業模塊+數學實驗;(3)C教學層次:一元函數微積分+數學實驗。
三 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學生分層
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職業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打破過去要求客觀上有差別的學生去被動適應統一的教育計劃的教育模式。分層次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要想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就必須客觀對待學生間的差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為此,我們根據學生入學的來源通過摸底考試與高考統考成績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分層。
新生報到入學后,在軍訓期間我們統一安排了對提前招生、對口單招等未參加高考的學生進行摸底測試。根據測試結果結合統招學生的數學高考成績及個人志愿填報分層類別,軍訓結束前完成按分層類別整合班級,原則上在各個院系內進行分層分班。另外,對目前數學基礎較薄弱被分在較低層次,但主觀愿望上想上一個層次的學生,原則上同意其調到上一個層次;但對被分在較高層次的學生,原則上不同意其調到較低層次。
四 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考核分層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為了公平起見,考試也需分層,本著“淡化成績,突出過程,公平合理”的原則,考核的具體情況如下:(1)A層:成績1=30%平時成績+70%期末成績;(2)B層:成績1=30%平時成績+30%數學實驗成績+40%期末成績;(3)C層:成績1=30%平時成績+70%數學實驗成績。A層學生重理論考核,B層學生理論實驗并重,C層學生重實驗考核。不同層級的學生最終學期總成績評價標準是:課程總成績=成績1×成績權重。其中,A層成績權重為100%;B層成績權重為85%;C層成績權重為75%。也就是說A層學生的滿分為100分,B層學生的滿分為85分,C層學生的滿分為75分,每個層次學生的付出與所得相對公平,避免了不同層次學生成績的不合理比較。
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愿望和要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了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現象,也降低了不及格率,解決了困惑高職院校教師的高等數學教學難題,探索出了一種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劉元駿.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意義與實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3(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