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亮點與難點,是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而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其教學方式的轉變對于傳統的教育理念是一個不小的沖擊。教師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本文基于這一現實狀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針對目前的創新性教學,提出幾點解決策略。
【關鍵詞】通用技術 教學設計 合作學習 生活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093-01
通用技術課程是在新課改的孕育下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目前已成為高中素質教育的重要科目。這一學科的開設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但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大多數該課程的教師的專業都不對口,由于沒有專業的教學經驗的支撐,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設計理念,忽視了對學生實踐探究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影響著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如何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是對新時期教師的新挑戰。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希望對新課程通用技術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一 挖掘生活素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通用技術是一門與實踐緊密聯系的課程,它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課程設計,盡可能地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案例來輔助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該課程的學習中來。
如在講授《技術與設計》中的“人機關系”一部分時,我拿了兩部型號不同的手機讓學生自行選擇,并說出選擇的理由,由此來引入該堂課的教學內容。這一課堂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領悟到了技術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教師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努力挖掘生活素材,為學生創設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從而進一步組織好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二 合理設計與選擇教學方法
所謂學無定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與設計應符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同時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促使既定教學目標的實現,并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通用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其綜合性很強,要想到達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使課堂教學富有激情與活力,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講授《技術與未來》這一部分時,以我國的人造衛星“嫦娥號”為例,講述了“嫦娥號”使神話變為現實的圓夢歷程。與此同時,讓學生大膽地猜想,未來人們能否在月球上建造城市,學生們議論紛紛,熱情高漲,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這種教學設計能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由感性認識觸發思維想象,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 利用合作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能力培養
合作學習方式是促進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模式,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通用技術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加強合作學習的滲透。要想在實際教學中進行高效的通用技術合作式教學,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地分配學習小組。劃分學習小組最常見的有兩種形式:(1)同質分組,即把學習成績與動手能力水平相當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由此可以形成競爭態勢。(2)異質分組,即將學習成績與動手能力差距較大的學生分為一組,以此可以形成互補。而對于通用技術這一課程而言,采用異質分組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分配好學習小組后,教師應根據各小組的具體情況進行更加詳細的任務分工,特別是針對通用技術的實踐環節應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以及小組成員的認知能力的差異來明確分工,使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其中并得到鍛煉,從而提高全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種合作學習方式是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的一大進步。
四 總結
綜上所述,通用技術是在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產生的新型課程,是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亮點,同時也是難點。通用技術課程有著很強的綜合性,是集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學科。因此,作為該課程的一線教師,應具有開闊的視野與知識面,努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徐紅.提高通用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幾個途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6)
[2]丁曄.通用技術實踐課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研究與評論:技術教育版,2010(4):23~25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