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論理論觀點提出,化學教師素養是指在化學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對化學教學效果有決定作用,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從此觀點可看出,化學教師的教師素養對教學效果乃至學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關系,在當今素質教育體制下,為適應新課改,作為化學教師,有必要提升自身的素養,以期成為素養高的化學教師。
一 構建現代化學教師教師素養的理論依據
現代化學教師素質的構建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首先,這是教師職業本身的獨特性。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是綜合素質非常高的專業人才,有科學教育學生的能力,能嫻熟自如地把握整個教學過程且具有示范性和創造性。其次,這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需求量有增無減,教師應預測到未來教育必定是更加重視素質教育、通才教育、終身教育、創造教育和主體性教育的特點。最后,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改要求化學教學理論必須具有創新性,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化學人才。
二 現代化學教師的教師素養結構
教師的教師素養結構涵蓋內容繁多,在此難以一一贅述,僅就以下幾個比較重要的方面作一探討:
1.教師須具備健全的身心素質
健全的身心素質包括健康的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它是其他素質的保障,所有科目的教師均應該具備健全的身心素質,否則難以勝任教師的工作。生理素質主要是指教師的身體健康得有保障,教師要想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首先得身體健康,否則能力再好也難完成教學任務。心理素質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順利持久而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多方實踐也證明了心理素質對教學的重要性?;瘜W教師若是具備了健全的身心素質,也就容易具備做實驗時要求的基本能力、如嫻熟的操作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正常的交流能力等。因而,要成為現代化的化學教師首先得具備健全的身心素質。
2.教師須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
教師健全的身心素質是教師能勝任教師這一職業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也相當重要,這是整個現代化學教師素質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化學教師形成高素質的先導。先進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需有先進的教師觀和學生觀,教師要從傳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的參與者、引導者、建設者,學生也要從過去的被動接受者變為教學的主體,是一群有主觀能動性及創造性的群體。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深挖教材,不能為教知識而教知識,需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即授之以漁法。如學生在學習《金屬及其化合物》中代表金屬Na、Al、Fe、Cu時,可能會覺得金屬之間關系不大,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白Na代表活潑金屬,Al代表兩性金屬,Fe代表變價金屬,Cu代表不活潑金屬,同時通過Na、Al、Fe分別與O2、H2O的反應的差異,總結出不同金屬跟O2、H2O反應的情況與金屬活動性的關系,用金屬活動性來統攝Na、Al、Fe、Cu的性質,這樣就使學生不是只記知識點,而是趁機培養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遷移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須明白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向學習過程,不要過分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要放任學生自行發展,先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平等對話、合作學習,是建立新型的師生民主平等關系?;瘜W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其探究性實驗對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重要,如何才能起到此效果呢?別無他法,唯有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共同探討。
3.教師須有全備的知識體系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樣,教師若沒有全備的知識體系恐怕也如無源之水難以為繼。由此說明現代教師須有全備的知識體系,主要包括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精深的化學學科專業知識、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這三部分中又以精深的化學學科專業知識為核心。精深的專業知識是化學教師勝任化學教學工作的專業要求,化學教師唯有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才能嫻熟地駕馭教材,正確地傳授知識點。當然,只有精深的專業知識也還不夠,有才也得會用才,否則肚子里滿滿的墨水卻是倒不出來,這就需要化學教師還得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科學文化知識是指科學和人文的基本知識及工具性學科的扎實基礎和熟練運用的技能技巧,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育理論知識是指教師須學習相關的教育理論著作,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觀念,如化學教師也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課程論、教育評價學、教育藝術論、教育技術學等課程,學好這些理論可幫助教師理解課程目標,緊跟時代步伐,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完善教學和教育,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徹底和“唯分數論”的評價觀說再見。
總之,在全球化浪潮下,知識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為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化學教師需不斷地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要注重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不斷創新,緊貼學生的實際需求,竭盡所能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中解決問題,以教推學,以學推教。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