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學校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創新意識,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學生具有創新意識,才能提出獨特的新見解??磫栴},找到思路才能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語文 課堂教學 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108-01
一 更新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我國的傳統教育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注重以教為主,學生是圍繞教師的教學活動展開的。在教與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思維自然不會活躍,課堂效率極其低下,學生興趣無法有效地提高,更談不上培養創新意識。試想一下,從小學開始,學習就是為了應付考試,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學什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內容都是跟著考試這根指揮棒走,答案標準、唯一,猶如工廠生產的產品,只有一個標準。這種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怎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更談不上有創新意識。因此,教育者應當改變教育思想,更新觀念,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學習的研究者,主動參與學習,學會分析,不再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
二 講究課堂藝術,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
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要講究課堂藝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增強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思維,可以利用初中生的好勝心理和較強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努力營造競爭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常常抽出一部分時間,進行征文比賽、朗讀比賽或提出一些研究性的課題,讓學生自主去探究,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積極向上的意識和與人交流的能力。如在講授朱自清的《背影》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在朗讀中借助手勢、眼神、語調、道具進行有特色的朗讀,營造濃濃的離別氣氛,讓其他學生陷入了父子離別的情緒中,領會到真摯的父子之情。在朗讀中,學生不僅受到了親情教育,創新意識也得到了鍛煉。
三 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鼓勵創新求異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但以往的作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思維都是運用教師的指導方法去寫作。這樣學生的思維僵化,按照條條框框的規定去思考,毫無創新意識。因此,應當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多元化去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標新立異寫出有特色的作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盡情地發揮。學生寫出的作文往往沒有好壞之分,只有角度不同而已。這樣,學生的想象空間無限擴大,創新思維淋漓盡致地體現在作文上,同時還保護和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一次在上材料作文時,我在講授“這山望著那山高”時,指出這是一個貶義詞,是指責那些不安于本分、朝三暮四、見異思遷的人。但有一位同學卻不這樣認為,他從新的角度去看這個成語。他說:“只有這山望著那山高,人類才能不滿足現狀,不斷攀登高峰,創造一個個世界奇跡?!边@位同學因此寫了一篇文章《論這山望著那山高》,文中思維新穎,很有創意,贊揚那些不安于現狀、不斷進取的人,并以一些名人為案例,如馮驥才棄球從文,魯迅棄醫從文等為例子,論據充分,觀點明確,使文章有了新意,讓人耳目一新。
四 利用課堂提問,促進思維創新
一上課,教師就提一個好的問題必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達到“先聲奪人”的教學效果。反之,同樣的提問,但問題沒有質量,就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例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如果這樣提問:孔乙己最后死了沒有?學生會不假思考地回答:死了。因為,在課文中不難看出,雖然有問有答,但效果不好,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必將無動而止。如果換一種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提問,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學生就會積極思考,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訓練。如變成這樣提問:“你們知道孔乙己是怎么死的嗎?”這樣的提問,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回答:“是凍死的?!庇械幕卮穑骸笆歉F死的。”有的回答:“是餓死的。”有的回答:“是他殺。”有的回答:“是自殺?!边€有的說:“是封建制度的軟刀子殺死的?!边@樣一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也被調動了起來,積極思考,提出了許多有創新性的見解,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教育要使學生勤于思考、敢于創新,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過程,盡力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肯定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的想法,努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