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改的實施,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內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歷史教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115-01
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后,筆者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思索,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成績,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45分鐘之內,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本文從個人自身的教育實踐簡要談談關于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 認真研讀歷史課程標準,緊扣歷史教材要求
歷史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依據,也是高考的依據。認真研讀歷史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內容是進行教學的基礎,所以說研究歷史課程標準對于一線教師來說意義重大。我們可以重點研讀課程標準本體部分的陳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層面的內容對學生要求的不同,是確定教學重點的主要依據。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鉆研教學內容,要把課程標準與教科書有機地結合起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為更好的有效教學打好基礎。
二 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從“演講者”的角色過渡到“聆聽者”的角色,從塑造學生到引導學生。教師在新課程中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加大了。教師應該做課程的引導者,在這個前提下,盡可能地成為課堂的開發者。一堂好的教學課,不是講的越多就越好,而是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肩負著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創新的義務。只有對老師的角色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在新課改中取得好的成績。因此,正確看待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落實課堂教學有效性
當前,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那么我們身邊的課程資源都有哪些呢?
1.利用身邊的資源,體現歷史的豐富性
與其他學科相比,歷史課程資源具有豐富性、生動性和現實性的特點。教師在授課中可以利用圖片、視頻、實物、報刊、文學作品等不同類型的物質資源,充分體現歷史的多樣性。如我們生活的城市周圍有哪些文物古跡,利用節假日實地考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高自身素質,展現歷史的生動性
一節課成功的好壞不在于教師教的怎樣,而在于學生是否有興趣學習。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教師的情緒感染著學生,如果上課“一言堂”,毫無生氣,學生也會死氣沉沉、毫無興趣。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注意個人的積累和修養,多讀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調動學習興趣
歷史教材中的某些內容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感到陌生,教師也難以用語言講清,加上歷史課中重點、難點較多,有時單靠教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也很費力。如果教師能適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既可增強授課的生動性,又容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手段有著其自身突出的優點,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認真研究使用多媒體的目的意圖,還要科學地使用多媒體;并將其與傳統教學媒體和手段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既能直觀形象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四 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已成為廣大歷史教師的共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敢于表現自我、發揚個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能得到極大的提高。讓學生參與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特別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討論,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創造條件,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包辦學生的一切。
五 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過程,是教師對自己教學實踐的重新認識,有利于教師展開教學研究,它不是簡單的回顧,而是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足進行更為理性的分析思考,尋找解決的方法,并在隨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使課堂教學更趨于優化,從而使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點。
總之,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于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積極主動地學,其實就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共同成長的過程,要實現有效教學,就要利用好課堂45分鐘,立足學生,讓學生樂于學、主動學、學會學。
參考文獻
[1]朱漢國、王斯德.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2]趙亞夫.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