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課標提出政治教學的宗旨是:在教導學生掌握政治基礎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使學生把所學政治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態度及健康的人格。若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一 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唯有學生對政治課有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政治學習中,師生合作也才會順利進行。但是政治課畢竟是門理論性很強且枯燥乏味的學科,若想讓學生愛上政治課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就需要政治教師發揮聰明才智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其學習興趣,活躍他們的思維。情境教學法即是個有效的方法。如講述《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一課時,教師不要直接進入教材,可先放一段新中國成立時的錄像,學生看到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熟悉的身影、天安門城樓、閱兵儀式等,這種久遠卻很熟悉的直觀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學生,在學生感嘆時教師再抓住時機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讓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想想,人民當家作主是怎樣體現出來的呢?它主要包含哪些內容呢?每個人都有國家主人的感覺嗎?借著直觀畫面帶著問題進入新課學習,學生就會對新課內容有種迫切了解的愿望,興趣激發了,學生求知欲也被激起來了,師生共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就會取得好的效果。
二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兼顧各層面學生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力爭讓每個學生能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但由于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差異性,教學中,教師往往容易忽視那些基礎不夠好的學生,關注的重點只是一小部分成績比較突出的學生,在高中平衡班因升學率不高,此現象較為嚴重,這就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影響整個班的教學效果。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慣性思維,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展,多關注幫助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給予他們人文關懷,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引導成績較好的學生幫助他們。教師的教學設計須兼顧各層面學生,采用分層教學法,所講內容要緊扣教材,貼近生活、難易適度,爭取讓每位學生都能聽懂。提問時也是分層提問,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可先給他們提簡單易解決的問題,然后逐步將問題深化,引導學生學會思考、解決問題,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三 使學生會學習、善學習
教師不光是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得教會學生會學習,教給學生方法與策略,讓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教學生學會讀教材;其次,掌握框題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原理;最后,對本框的重點內容進行分析概括、歸納。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如在講述貨幣的基本職能時,可先讓學生課前做好預習,要求學生收集生活中的貨幣職能資料,教師再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兩則材料:(1)金融危機時期,在一大型超市中,有顧客在仔細查看商品的價格標簽;有部分顧客在排隊交錢付款;還有些顧客在挑選生肖金條。(2)在一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營業柜臺前,有人在提取存款利息;有人在國際業務處兌換外幣。指導學生對以上兩則材料進行分析,分析它們體現了貨幣的哪些職能。學生完成后,教師再進行歸納總結,對貨幣的職能進行系統講解,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他們的學習成就感,又能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效率。
四 課堂設計,源于生活,服務于教學
課堂設計非常關鍵,課堂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使學生主動、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這就要求課堂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出發,選擇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生活事例為材料,堅持“三貼近原則”。如講“國家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時,可先布置學生課外自學,查找資料,設想方案:從1996年5月至2002年2月,我國銀行的利息率先后下調過幾次?為什么利息率下調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貨幣的流通量?假設有一筆閑錢,在利息率較高的情況下,會多存還是少存?在利息率較低的情況下,你又會怎樣安排?比較一下,哪種情況下人們留在身邊可以直接用于購買商品的貨幣量多一些?2004年10月29日,國家為什么提高了銀行存貸款的利息率?銀行利息率為什么會變化?然后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互相交流調查結果,師生共同討論,整理出基本知識點,并通過生動的事例、具體的數據說明自己的論點,這樣學生對國家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目標就能有全面的了解,對所學知識也能充分把握,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新課改下,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會更高,為適應新課改要求,教師須不斷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會學生學習,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