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要做到以下兩點:重閱讀;抓文本。
一 在語文教學中重視閱讀的原因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閱讀,理由有三點:(1)這是由語文學習的特點決定的。對于學生而言,語文學習最根本的就是讀書。學生只有在大量閱讀中直接接觸作家創作的優秀作品,經過長時間的熏陶,有了豐厚的知識積累,在生活中需要用到這些知識時,才能隨手拈來,為其所用。(2)“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最為基本。”(于漪)從語文能力的形成來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葉圣陶),因此,閱讀自然也是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只有大量接觸優秀文學作品,學生才能從好的詞句、巧妙的篇章結構中受到啟發,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3)閱讀屬于腦力活動,通過閱讀能促進人的智力發展。蘇霍姆林斯基曾強調,書籍和大自然一樣能啟迪人的智慧,是思維發展不可缺少的源泉,語文教師應努力把每一個學生領進書籍的世界,讓學生酷愛讀書,讓書籍成為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鑰匙。
二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重視閱讀
1.應廣泛閱讀
要讓學生廣泛地讀書,大量地讀書。大量而廣泛的閱讀能提高學生的各項語文能力,關于這一點,同仁們早已達成共識。語文課程標準給我們指出了方向:“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且明確規定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00萬字。
2.重視朗讀和背誦
重視朗讀和背誦,讓語文課堂充滿瑯瑯的讀書聲,要把重視誦讀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朗讀、背誦,要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方式。一定要重視朗讀。要出聲朗讀,告別沒有讀書聲的語文課堂。葉圣陶先生明確告訴我們:“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現代科學對腦的研究結果和葉圣陶先生的說法如出一轍,科學研究表明,大聲朗讀時,人的思維處于最活躍的狀態,眼、耳等器官的活動也要比默讀時更活躍。學生長期堅持朗讀,潛移默化地受規范語言、優美語言的感染熏陶,最終會形成良好的語感。在語文教學中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學會朗讀,用心吟誦,把朗讀當做一種享受,與文章的意境產生共鳴。還要重視背誦,讓背誦美文成為習慣,積累好詞好句,積累各種寫作方法,這樣堅持下來,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不過,教師可不能袖手旁觀,要善于發現學生背誦中存在的問題,善于指導,盡量讓學生在課內完成背誦,特別是古詩、文言短文,最好是背完后能準確地默寫出來。
3.重視閱讀體驗的過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正如錢理群所說:“應該保持閱讀的新鮮感,不帶任何先人的主見、不做任何分析地去讀,抓住閱讀的第一感覺和感受,以感悟為基礎。要感同身受地與作品中的人物共命運、同歡樂,體察他們心靈的每一個細微的顫動;特別要細細琢磨作品的語言,品味出語言的味兒來。”這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應把體驗閱讀作為閱讀教學的起點。必須先讀后教,千萬不能越過這一起點。離開“先讀”這一起點的語文教學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結果必然收效甚微,陷入“少、慢、費、差”的泥潭。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要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和思考的時間,要有一個寬松、自由的對話平臺,尊重學生的見解。
三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緊抓文本
1.緊抓文本,確定教學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大多數語文教師喜歡根據“三維目標”來確定教學目標,一節課能設置四五個目標。這種做法是由于沒有透徹理解新課標造成的,其實三維目標是相互滲透的,不能把他們隔離開來。錯誤的理解會導致教學環節的設計貪多求全,這會讓學生在一種淺嘗輒止、走馬觀花的學習氛圍中一無所獲。教師在確定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時,要一邊考慮教材,一邊考慮學生,雙管齊下。應從以下兩個問題入手:(1)這篇課文的特色和它在教材中的位置是什么?最值得學生掌握的是什么?(2)依據學生的能力,能掌握哪些內容?因此,要抓住文本的特點,把教學目標分成幾個學習任務,即一目了然,可操作性又強。這樣確定的教學目標有如下優點:(1)學習內容明確,大家心中都有底;(2)抓住了文本重點,使語文教學能緊緊圍繞文本進行,提高了可操作性;(3)學習任務明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2.讓學生在文本中多“走”幾個來回
現在的課業學生負擔過重,學生想在課余時間讀書都沒有時間,更何況有不少學生根本就不會去讀,如果在課上又不給他充足的時間去讀,那么閱讀教學活動便遠離了“起點”,沒有了必要的閱讀體驗和閱讀過程,何談效率?所以在語文課堂上一定要重視“體驗閱讀”,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做到先讀后教,多“走”幾個來回。要給學生閱讀的時間,讓他們專注、潛心地閱讀課文,尊重學生初始的閱讀體驗,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深入的理解與探究。
3.重視整體,把握文本
每一篇課文的各個方面都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絕對不可分開了去看,一定要在“整體——局部——整體”閱讀規律的駕馭下,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可操作的方法很多,如反復誦讀,概括課文內容,復述課文,列結構圖,分析思路,結合語境解釋關鍵語句等。
4.重視賞析精美詞句
學生發現文中的妙處,應試著說說妙在何處。如果學生說不到位,老師應伺機多角度地引導,如從重點詞語、精彩語句、寫作技巧等不同角度去品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感悟。要把語言品味與師生的朗讀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悟語言的美,進而領悟文章的意境美。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如能重閱讀、抓文本,提高教學效率,會變得簡單而有效。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