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總結目前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缺陷的基礎上,根據數學的學科性質,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主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管理者和組織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 數學教學 自主學習 實踐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135-01
高中數學是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它是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和進一步學習的必要基礎,也是參加社會生產、日常生活的基礎。當前的新課程改革對中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尤其是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等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盡快適應高中數學新課改關系到數學教師和學生發展的契機,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學面臨著很大挑戰。
一 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的現狀
針對傳統的應試教育,當前的數學新課改提出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師應進行系統的學習與研究。由于目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很多弊端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具體有以下幾點:
1.課堂教學形式單調,忽視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
過于注重理論的傳授而使得學生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死記硬背一些公式和原理而不能靈活運用。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調動學生在知識、智力、興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因素,積極理解數學知識。也就是說,應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積極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的奧秘。
2.教學模式單一,學生陷入被動接受知識的困境
教學模式的單一主要體現在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沒有激活思考能力,機械地學習,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有的教師偏愛題海戰術,而忽視了技能、方法和解題能力的訓練。正確的做法是,教師應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學觀念陳舊,教師對新的教學理念涉入不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重視學生的個體意識、自主意識和實踐能力,而僅僅注意尖子生,導致本來有潛力的學生失去了上進心。教師應多結合現實中的數學現象,深入淺出地講解數學知識和原理,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是一門生動而有趣的學科,在教學互動中增加師生的感情,激發學生的思考和研究能力。
二 應對高中數學新課改的措施
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因勢利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他們進行質疑、調查和探究,培養其實踐和合作精神。筆者認為,為了促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學習,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善自己的數學教學。
1.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長久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興趣愛好等,一味地灌輸知識,讓學生陷于題海之中不能自拔,這種過于功利的教學模式導致了學生學習方法的不當,高分低能的現象屢見不鮮。新課標提倡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教師將學生視為平等的個體,以學生為主體,運用生動活潑的案例啟發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教師是教學內容的傳授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者。學生思想的火花不時在課堂互動中閃現,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
2.挖掘教材,巧妙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
數學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新數學教材更注重內容的時代性,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更關注對其學習方法的培養。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應靜下心來,充分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確定恰當的教學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案。教師應當了解所教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方式,巧妙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作用及教師必不可少的主導作用都得到了良好的發揮。
3.聯系現實生活中的鮮活例子,激發學生興趣
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多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將數學和現實世界剝離開來,導致很多學生認為數學枯燥無味,對數學提不起興趣。教師應將這些新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從認知數學、實踐數學到探究數學,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當學生把理論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就會感覺到課堂所學知識有時貼近真實生活,有時又高于真實生活,趣味橫生,自然會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 結束語
新一輪數學教學改革旨在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改革其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提高自主學習、科學探究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獲得長足發展,為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樣的教材,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學生,自然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新課改同樣重視因材施教。作為中學數學教師,我們應不斷增強職業素養,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以新理念、新觀念來指導教學,為學生未來的后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陸書環.美國中學數學教材中的函數概念及特點分析[J].中學數學,1999(3):6~7
[2]丁爾升.中學數學課程導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