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的教學和學習中功利性太強,相當一部分中學的數學教育實際上成了“試題教育”,學生對數學的印象是:數學是“鐵板式”的定理推證與枯燥無味的符號串,是習題的堆積。特別是每年的中考、高考,家長緊張,考生緊張,甚至連教師也感到緊張。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數學教育本身的原因。也許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過分夸大了數學的智育功能,而忽視了數學的美育功能。數學的教育價值主要是指數學對于人的理性培養和心靈成長的意義。數學具有德育功能,能使人求真、求美、求善。數學課堂教學中所體現的文化教育價值主要是指教師對于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及世界觀等方面產生的重要影響。
下面筆者就在數學教育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的做法與大家進行交流:
一 數學不單調而是美不勝收
數學中包含著許多美的因素,如線條美、色彩美等。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早斷言:“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數學的特征表現在和諧、對稱、秩序、統一等方面。在學習“對稱”時,利用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可以創造許多漂亮的圖案,應用在建筑設計、服裝印花圖案、工藝品的各種包裝外表等,都可讓人賞心悅目。數學中的“黃金分割點”,更是應用廣泛,主持人在舞臺的黃金點處更自然、在拍攝照片時主體目標在黃金分割點畫面更和諧、甚至分析某一只股票的漲跌點等都可以用黃金分割線來劃分。中國元素陰陽太極圖,整體構成是一個完美統一的圓,內含陰陽兩極,圖案也是利用了圖形的對稱性繪就,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陰陽此消彼長、和諧完美的統一。此番種種,無一不體現著數學的美。通過這些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加愿意學習數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利用所學知識可以創造出更多美麗和諧的圖案。
二 重視數學史教育,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數學教材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知識載體、教師從事數學教學的知識依據,對于實現數學文化價值作用重大。因此,數學教材應充實數學史的閱讀內容。北京師范大學版數學教材中,便設有“讀一讀”的數學史板塊,如“皮克公式”“楊輝三角”“藝術品中的對稱”等。在數學史閱讀材料的選擇和編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保持閱讀材料與學生年齡的符合性。閱讀內容的選擇要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接近學生的生活。如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文字少一些,插圖多一些。(2)增強閱讀材料的情感性、陶冶性、趣味性。可以介紹古今數學家的成長歷程、奮斗足跡、趣聞軼事,讓學生走近數學,感受到數學不再是那種冷冷的、嚴肅的,從而喜歡數學,愿意學數學。(3)保持閱讀材料與教材知識的聯系性。多編一些與教材中與概念、定理有關的歷史知識。如學了完全平方公式后,教材接著在閱讀材料中介紹“楊輝三角”,讓學生在知識學習的同時,思想和觀念也獲得相應的發展。
三 樹立集科學和人文價值為一體的教學觀,培養學生的理性和人文精神
在知識經濟時代,數學教育的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由分野到整合,并呈現出以數學教育的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整合形態出現的趨勢,數學的科學性價值主要表現為:抽象性、邏輯嚴謹性和應用廣泛性,數學的人文價值是指通過數學教育培養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數學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更是一種文化的熏陶、素質的培養,因此數學教學要實現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的整合,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突出文化特征的數學教學觀,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講授數學,如在教學中恰當引用詩句,能增添數學課的情趣,營造美的氛圍。講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可以吟誦“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當苦苦思索一個問題而豁然開朗時,可以用“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來形容成功的喜悅;一題多解則更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學生最終悟出:數學就是詩!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尊重學生探求知識的權利,尊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權利,尊重學生對數學的人文體驗,教師還要鼓勵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協作,使學生體驗到溫暖、友情。最后要使數學課程不僅具有科學價值,即具有傳授數學知識,發展認知能力,培養科學精神的價值,更具有人文價值。總之,樹立集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為整體的教學觀,使數學教育也成為人文素質的教育,并使其內化為學生的氣質、修養,成為學生相對穩定的、也是終生受益的內在品質。
四 加強教師的數學文化素養,培養有數學素養的新人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更加深入地研究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努力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受到數學文化的感染。數學文化教育重在“熏陶”,教師要以“無心插柳”之舉實現“有心栽花”之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挖掘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將逐步得到確認,這也是義務教育對數學課堂教學的時代要求。當然如何引導學生品味數學文化,使學生受到數學文化的滋養,提高數學文化素養,并對數學文化進行開發和評價。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教師的數學觀和數學教育觀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
總之,數學內涵由“知識”拓展為“文化”,數學教育由“數學知識”教育發展為“數學文化”教育,極大地豐富了數學的德育功能。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