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校把剪紙藝術引入美術課堂,通過欣賞優秀的剪紙作品,選擇合適的剪紙教學內容,采用直觀、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營造濃郁的剪紙氣氛和好的剪紙環境,讓學生愛上剪紙,培養學生的動手創新意識,讓剪紙在美術課堂中大放光彩。
【關鍵詞】剪紙 課堂 創新 做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161-01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特別重視優秀的中國傳統美術和民族、民間美術,弘揚優秀民族文化,體現中國特色,鼓勵美術教材呈現方式多樣化,加強美術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同時鼓勵各地積極開發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教師應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我校借教育現代化和新課改的春風,為美術課堂迎來了特殊而美麗的“新客人”——剪紙。同學們都很喜愛她,每天都要和“她”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她”的身上學習知識、提高技能,在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剪紙藝術在美術課堂中大放光彩。
一 剪紙引入美術課堂的意義
剪紙藝術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一支刻刀、一雙巧手,便產生精美的剪紙作品。2003年,剪紙被列為全國首批“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搶救和保護項目。要想搶救和傳承民間文化遺產,學校應是積極的支持者,是解決問題的“主陣地”。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系統地學習有關剪紙的知識,不僅傳承了民間藝術,更重要的是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 剪紙在美術課堂中“生根發芽”的做法
要想讓剪紙在美術課堂中“生根發芽”,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形成了一些較初步的想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以優秀剪紙作品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在學生剛接觸剪紙藝術時要用一些優秀的剪紙作品來激發學生的剪紙興趣和熱愛之情。在剪紙教學中,欣賞的內容可以是民間剪紙藝術大師們的剪紙作品,也可以是教師的優秀范例,所選的作品要色彩明快,造型樸實、大方,物象姿態夸張、動作大、姿勢優美,富有節奏感。優秀的剪紙作品從色彩、內容、技法上都給人以視覺上的震撼,能緊緊抓住人的眼球。讓學生欣賞同學的作品,讓學生形成一種“我也能剪出這樣好的剪紙作品”的意識,通過這些欣賞手段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對剪紙的熱愛之情只增不減。
2.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動手創作的欲望
剪出作品不難,難的是剪出好的有創造力的作品。在實際教學中選擇合適的剪紙教學內容至關重要,要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欲望,只要想動手就會有創新。我選擇了剪紙中最基礎的團花剪紙為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先以三折、四折入手再進一步學習五折、六折的剪法,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感覺到團花剪紙的樂趣,那些以前認為剪紙不好學的學生也改變了觀點。
3.剪紙技法的學習要采用直觀的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
學剪紙就要學習剪紙的基本技法,每一種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剪紙藝術所用的材料、工具使剪紙作品的藝術風格具有單純、樸實、簡潔、明快,區別于其他的藝術品。對于學生來說,那些大面積的形象用剪刀表現起來不難,難的是如何來表現作品中小的裝飾圖案。如我在教授十二生肖中兔子造型剪紙內容的時候,剛開始并沒有告訴學生標準的固定的剪紙技法,而是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自由剪紙,在他們剪的過程中,不斷地有學生問:“老師,這兒應該怎么剪啊?”“老師,我的作品只剪了外輪廓沒有裝飾物,行不行啊?”遇到這種情況,讓他們先在小組間討論解決,通過討論這些問題他們都能解決,而我再默默地觀察他們的做法,找到問題所在。課后我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分析并準備剪紙范作,范作選擇以學生作品為原型進行再創作。第二節課時,將經過再創作的兔子造型作品和同學們的兔子原型作品貼在黑板上,在學生的疑問中我把兩幅作品做了比較分析,加上示范,很輕松地講解了剪紙的基本技法和剪紙物像的造型特點,學生接受起來一點都不費力,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果一上課就教授剪法,學生聽得一頭露水就會有畏難和厭煩心理,所以老師在剪紙技法的學習知識點上要采用直觀、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
通過努力,我校的剪紙課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剪紙這一民間藝術在我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希望剪紙在美術課堂中散發出更絢麗的光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美術課程標準(2011)[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承昊.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蘭崗.貴州民間美術欣賞[J].中國美術教育,2011(6):92
[4]楊永善.關于中小學手工教學的回憶與思考[J].中國美術教育,2013(2):13
[5]呂勝中.盡管自然地流露——對話呂勝中[J].中國美術教育,2013(4):24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