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經常感到工作繁忙,處于忙忙碌碌繁雜的事務中,是徹頭徹尾的班級事務主義者。這種圈養式、“死盯式”的班級管理對于維持班級紀律短期有效,但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終身發展。而在“自管自育”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必須主動走到幕后,教給學生管理的方式方法,培養班級學生生生管理、生生教育的能力,構建一種讓教師輕松、學生成功、家長放心的班級管理模式。
【關鍵詞】班級 管理 自管 自育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169-02
在多年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筆者深知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管理理念對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讓學生得到自我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對此,我不斷學習、探索、總結,一直尋求一種能讓教師解放、學生成功、家長放心的班級管理模式。2011年8月,經過多方調查研究,新任校領導班子針對我校狀況,提出了班級管理新模式——學生應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班級應該自管自育,并積極推行,于是全校開展了有聲有色的班級管理“自管自育”的實驗。在近兩年的實驗中,筆者嘗到了班級管理“自管自育”的甜頭。下面就筆者在班級管理中嘗試運用“自管自育”理念的一些做法作一介紹,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 我的班干我選舉
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有一支干部隊伍來領導和管理,以青少年學生為基本構成的班級組織更是如此。作為班主任,傳統的做法為在班級建設之初根據學生的簡歷很快選拔出班委、團委以及學科代表等學生干部,其結果是學生干部往往具有很高的工作熱情而被管理者不配合,這種一頭熱的現象,導致班干部工作被動、盲目、無序和低效的不良狀態。而在“自管自育”教育理念下,我采取競爭演說,同學投票的方式決定班干部,每半個學期淘汰一次不合格的干部。之后,在放手讓班干部處理班級事務的同時,也要培養和指導班干部,讓他們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學會推動和開展工作。班干部之間的分工、工作流程和任期工作目標貼在墻上,以供同學監督。這種由學生自己選拔出來的班干部,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民意,學生熱愛,這樣對他們的抵觸情緒也隨之消減,就會自覺聽從班干部的管理。
二 我的班規我制定
傳統教育下的學校,班級硬性制定班規,其結果是僅停在嘴上,貼在墻上,而在“自管自育”教育理念下,學生制定班規。班規的制定要變單項的強制為雙項的制約,使班規建設成為學生自管自育的過程。我班班規的內容及條款完全由學生根據學校的要求結合本班實際情況,經過個人提議、小組討論、班委會梳理總結、班主任批準、全班同學集體表決認可通過,然后張貼在班級醒目的地方。由于制度是由學生自主制定的,完成了由他律到自律的轉變,增強了學生主人翁的責任感。這種針對性強的班規,便于學生自己監督,班主任管理起來方便輕松,可達到“無為而治”境地。
三 我的班務我處理
班主任經常工作繁忙,處于忙忙碌碌而“碌碌無為”的班級事務中;經常為學生的事忙得筋疲力盡,班主任工作勤、苦、累,只有這樣才能管理好班級。班主任成了徹頭徹尾的班級事務主義者。而在“自管自育”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必須主動走到幕后,教給學生管理的方式方法,為他們把握正確的方向,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總結經驗,反思教訓;盡可能多地給每一個學生提供鍛煉和展示的機會,使人人都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的價值和班集體的溫暖。經過實踐,學生個人量化評定制度和班級內部小組合作管理制度是推動自管自育的很好的保障機制。我的做法是:入學初,我和學生一起制定“學生個人日常行為量化制度”和“小組合作管理競賽制度”,制度包括出勤、學習、紀律、衛生、儀容儀表、眼操、課間操、升旗禮、好人好事等,而這些方面都進行量化打分,為了落實這一制度,班級選出了五位固定的值日班長,負責周一至周五的考核打分。周五統計所有學生一周表現分,作周總結,一周得分最高的在下周班會上作經驗交流并給其家長發賀信表揚。表現最差的或退步的,寫說明書,做口頭闡述并貼于班級公布欄。所有的量化打分作為學生評優、入團和調位的依據。為此,小組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蔚然成風,真正做到了“我的班務,我處理”。
四 我的問題我掌控
每個班級都會有個別“特殊”的學生,他們或者是“多動癥”,或者是“家庭離異者”,或者是“行為不端者”,或者是“網癮少年”,或者是“學生事件的挑動者”,或者是“師生對立的發起人”……我們將這些學生統稱為“問題學生”。問題學生數量不多,但影響力很大,如果控制不好,將會影響到整個班級,使班級文化建設、班干部隊伍建設、學生自管自育等理想都成為泡影。而在“自管自育”教育理念下,班主任要培養班級學生生生管理,生生教育的能力,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發動班級學生做“問題學生”的工作。有時學生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針對特殊“問題學生”,通過學生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應該通過不同途徑,把握個別的特點,并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解鈴還須系鈴人”,爭取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學生”得到控制,班級“自管自育”管理工作就能有效開展。
五 我的活動我做主
傳統的班級管理中,學生活動是由學校或班主任制定的,參與的學生不多。而在“自管自育”教育理念下,班團委不但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設計豐富多彩的班級比賽活動,如籃球賽、羽毛球賽、乒乓球賽、踢毽子賽、歌詠比賽、講故事比賽等,而且還主動牽頭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科藝節比賽、社團活動和假期“五個一”(讀一本好書、學會一項技能、當一周家庭小主人、做一份社會調查報告和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等系列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力爭做到面對全體學生,帶動全體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點參與到不同的活動中去,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于自己發展的空間,使許多平時默默無聞、成績一般的學生脫穎而出。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通過鍛煉不僅能主持班會,而且還自愿擔任授課小先生;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學生,通過鍛煉不僅信心十足,而且還主動去幫助其他同學。通過一個個事實,足以看出活動中的鼓勵與肯定成為了一種自我教育的動力,推動學生不斷努力,不斷地向新的、更大的成功邁進。
總之,在“自管自育”教育理念下進行班級管理,使班級管理由隨意走向規范,由“師治”走向“自治”,鍛煉了學生做人、做事,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管理能力,使得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才華在班集體建設中得到充分培養和施展,讓每一個學生在班級管理的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素質,真正達到了“解放了教師,成就了學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萬瑋.班主任兵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