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從人際關系、生活及學習等方面對中職學校新生心理適應問題進行分析,針對中職新生的特點,讓新生熟悉新的環境,了解生活、學習的基本常規;宣傳學校各項制度,使新生適應新的管理方式;通過軍訓等集體訓練,為新生養成良好習慣打下基礎。
【關鍵詞】中職新生 實踐 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4-0186-02
一 對中職院校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中職生數量不斷提高。中職生已成為我國高中階段學校教育的重要對象,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是我國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中職生和普通高中生年齡相同,都是經歷了九年義務教育。中考之后,考入普通高中的學生在普通教育模式中繼續發展,而中職生則變換了“跑道”,開始接受職業教育。初中畢業后進入中職學校的初中畢業生,往往是初中階段學習不好的學生。這些學生原本就存在著一些與學習相關的情緒情感、意志、適應性等方面的心理問題,而上中職學校,作為被普通高中淘汰的結果,又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新的刺激。針對中職新生的特點,要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發展前途,熟悉新的環境,了解生活、學習的基本常規;通過宣傳學校各項制度,使他們適應新的管理方式;通過軍訓等集體訓練,為新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打下基礎。
目前,我國中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剛起步,很多學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而中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相對較少,在實際操作中缺乏科學性、實效性的指導,無法真正發揮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有的作用。
本文從中等衛生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出發,來分析中職類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并針對目前中職類院校所存在的問題,結合院校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建議。
二 中職院校心理健康現狀
1.生活適應問題
現在的學生在父母溺愛中成長,大多事情由父母代勞,學生對家長形成依賴心理。進入新環境,這些學生不適應,許多問題不知如何處理。
2.學習問題
學生帶著家長的期待、自己的希望來到學校,然而,有些學生初中基礎不好,還有些學生初中沒有畢業或在外打工多年又重回學校,導致學習吃力。學生學習壓力越大,造成心理上的壓力也越大,最終容易造成厭學。如果不及時控制個別同學的厭學情緒,會形成不良習慣,直接影響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3.人際關系問題
現在學生一般都是獨生子女,缺乏與人交流溝通的經驗和能力。他們一方面渴望融入集體,希望交朋友;另一方面又習慣于在家庭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兩方面的矛盾沖突導致他們與別人難以相處。
4.青春期性心理問題
這個階段的學生年齡多為十五六歲,正處身體發育高峰期。由于身體發育、性沖動驅使,加之外界影視文學作品、社會不良風氣等因素的影響,戀愛在中專校園成了普遍現象。由于自我保護意識的缺乏和青春期性知識的淡薄,有些學生對戀愛的盲目模仿和對性的好奇,往往偷嘗“禁果”,導致出現早孕等問題。
三 中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衛生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學生心理問題越來越多。預防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已成為中職院校教育的重要課題。
1.重視學生的心理衛生教育
中職院校教育必須更新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從教育指導思想上重視心理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包括心理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針對不少中職新生缺乏心理衛生知識,不懂得進行心理調適,而心理問題的防治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我努力和自我有效調節和支配,因此,開展心理衛生教育是提高學生應對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所以,要開設心理課程,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讓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知識,重點是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交際、學會擇業及學會社會生活適應等。
2.科學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做好新生普查工作,建立新生心理檔案。新生健康普查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新生普查能有效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有利于了解新生的心理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干預、控制,及時排除心理安全隱患。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可隨時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第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是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衛生職業院校的學生不僅要學習醫學專業知識,更應該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學習心理知識,不但可以調節自己的心態,而且還可以在工作中運用心理知識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第三,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心理咨詢是由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各種技術和方法,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可以幫助
人們認識自己,處理各種關系,改變與外界不合理的思維、情感和反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質,以便更好地發揮人的內在潛力,實現自我價值。
第四,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人的心理變化是在文化氛圍之中逐漸發生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在全校形成一種氛圍,全校上下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各種途徑,如學生心理學會、廣播、網站、心理輔導報、櫥窗等媒體,廣泛宣傳,大力營造關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的良好氛圍,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
3.開展中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由于我國心理學起步較晚,從事中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研究人員更少,目前缺乏可供衛生職業院校直接借鑒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因此,衛生職業院校專業教師應該加強該領域研究,以現有理論為基礎,加強與同行專家的溝通交流,深入實踐,積極開展研究,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
四 結束語
中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無法直接衡量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的工作,雖然心理專業教師花了大量時間在做大量工作,但很難被領導重視。然而,在這個快節奏社會、復雜的人際關系、高速發展的網絡、爆炸式增長的信息、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壓力增大的背景下,衛生類中專生這個特殊群體該如何去面對各種困惑、誘惑,如何處理各種矛盾,如何在困難環境中尋求一條成長、成才的道路,是廣大中職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積極而科學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2]姜道春、薛德根.高等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構建與實施[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
[3]肖漢仕.學校心理教育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4]李亞玲.本科院校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19):58~59
[5]周濤.影響中專新生心理適應能力因素的分析[J].文教資料,2010(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