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基礎教育合格教師是師范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迫切任務。生物教學論、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等課程是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本文嘗試探索有效的途徑以改革這些與中學生物課程對接的專業必修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法,訓練師范生的教學能力,從而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 師范生 教學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010-02
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對高等師范院校的師范專業的教學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迫切任務。尤其是提高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已成為師范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生物教學論、細胞生物學、遺傳學、植物學、動物學等課程是生物科學師范專業本科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這些課程的內容一部分滲透在中學、高中的生物學課本中,與中學生物教學對接。這些課程對師范生掌握教育教學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及其技能技巧,培養他們的教學實踐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以新課標為指導改革這些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法,構建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以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學環境,才能使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更好地適應新課標背景下的中學生物教學崗位,確立熱愛教育事業的專業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一 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加強中小學課改內容的滲透
生物科學師范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中小學培養合格的能夠勝任中小學生物教師崗位的畢業生。在師范生的教育實習中,我們發現應屆畢業生在大學課堂上所學往往不能與其所從事的中小學教學工作接軌。通過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師范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大學課本的專業基礎、專業基本知識掌握扎實,專業素質比較好,思維比較活躍。師范生剛剛登上講臺充滿了熱情,也愿意把知識奉獻給學生。但他們忽略了對中學教學工作所用的教材、教學規律、教學手段、教法的研究和掌握。一些學生認為,只要大學里專業學得好,將來走上講臺就一定能教得好。因此,當他們參加教育實習或參加應聘真正走上教學工作崗位后才發現自身教學實踐能力的不足,他們往往缺少把知識轉化為實際的中學教學的能力,因此,在真正走上教學崗位時,常常需要一段適應期。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特點:“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被動死記硬背的現狀,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勇于探究、勤于思考動手,培養學生善于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為使生物科學師范專業畢業生走上中小學生物教學工作崗位時可以盡快勝任教學工作,縮短適應期,就要改變生物教學論等課程的傳統教法的傳授,加強中小學課改內容的滲透,使他們的教學能力適應中小學教學實際。
二 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性訓練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師范生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生物教學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教學實踐,如試講、實習、說課等。
為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走上講臺進行嘗試教學。這需要教師進行指導,指導他們編寫教案,指導學生進行生物教學基本方法的運用,通過嘗試教學,使他們掌握生物教學的基本技能。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為重點,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對生物教學論這門課的認識。
第一,聘請優秀中學生物教師走進大學課堂講觀摩示范課,讓師范專業學生感受自己與中學生物教師的“距離”,或選擇不同角度的高水平的示范音像帶,讓學生學習觀摩,而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如何上好中學生物課,當好中學
生物教師。總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生動、具體的視覺形象,使學生走近中學課堂教學,對將來的職業角色有整體觀。科學制訂教學實施計劃,精心組織、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實踐活動,在學生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會取得明顯的效果。
第二,利用微格教學法。微格教學法是實踐性很強的新型的教學方法,起源于美國斯坦福大學,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采用微格教學法訓練學生的教學技能,是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對教學過程實施優化控制,以實現最佳的訓練效果。在生物教學論的學習過程中科學制訂與實施微格教學計劃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中心環節。微格教學信息反饋及時,可以適時調整教學,強化長處,糾正不足,完善教學技能。運用微格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技能訓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觀看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指導,在此教學過程中,建立了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制。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地實踐新課程的理念,體驗新課程的教學過程。實踐性教學模式是提高生物科學師范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必須改變生物教學論課的傳統教學模式,多注重加強教學論課程的實踐性,提高師范生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面對新的課程標準,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樹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
三 加強說課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探討
說課要闡明這樣教的理由。教學要求以科學的方法傳授科學知識。說課是為了克服只憑經驗,照搬教參書上課的非科學性行為。
教師應多給學生開設“說課”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專題講座,請中學生物教師進行說課示范,讓學生學習“說課”的特點、說課與備課、上課的關系、說課的內容、要求等。
1.說課的內容
第一,說教材。說教材的編排體系,理清教材的脈絡,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詳細說明每節課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作用,為以后哪些內容提供基礎,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教材的前后聯系等。說教學目標,在每節課中教學目標應十分明確,在說課中應著重闡述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說明如何根據課程目標和教材內容,學生的基礎知識、認知能力來確定每一節課的目標。說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如何突出重點,如何突破難點。教學重點是由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決定的。教學重點往往是學科中最基礎的概念、原理、知識技能、方法。對中學生而言,缺乏感性認識的、邏輯性強的、思維要求較高的知識屬于難點。
第二,說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一節課中教學方法往往是多種方法的組合,要針對學習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確定要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營造生動活潑、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第三,說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說課的主要內容。說每一章或每一單元的課時,重點講述教學環節的安排及各個環節如何運用教學方法,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
第四,說板書設計。教學中,板書是教師整個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的濃縮。板書能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能起到引導學生注意、思考的作用,影響教學效果。
2.說課的訓練
微格教學法是實踐性很強的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說評,要求學生既要說出自己的教學思路和課堂結構,又要說出每節課中各部分內容的教學安排及時間分配,使整個教學過程動態化。同時還要說出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及其理論依據,使教學有理有據,同時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
把設計好的說課方案以活動方式呈現出來。以小組為單位,對某個或幾個說課技能反復訓練。對學生講課的內容進行錄像,然后播放,讓大家共同觀看、評議,針對某個教學技能的薄弱環節進行重點練習,以達到不斷完善說課技能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教師通過說課,可以加深對課程標準、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了解,從而規范教學行為。它不但可以訓練師范生的教學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使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教學工作。
綜上所述,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以培養中學教師為主要目標的師范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全面提高未來中學生物教師的教學能力,讓他們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學會積極面對各種變化和困境,改革生物教學論的內容和教學方法,構建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才能使他們在實踐中學習,真正提高他們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能力,使他們早日成為教育崗位上的合格的且具有新教育理念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冉景盛、韓宗先.中學生物教學論課加強師范生說課能力訓練[J].科技創新導報,2008(33)
[2]魯先文、程濱、趙克霞.新課程標準下的師范院校《中學生物教學論》的教學改革[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5)
[3]盧海嘯、王瓊秋、李桂芬等.運用元認知監控促進生物教學論的學習[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0(2)
[4]周燕軍.談師范院校微格教學中的測量與評價[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1998(3)
[5]徐子儀、張忠誠.談微格教學在師范院校教育實習中的作用及實施[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
[6]呂素巧.改革教學法,實踐新理念[J].中國教育學刊,2004(9)
[7]張莉.淺談《標準》下的《教法》教學改革[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4(2)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