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校園文化載體是承載和傳播大學文化的媒介,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為構建新型校園文化,本文在分析校園文化載體內涵和特征的基礎上,從物質文化載體、制度文化載體、精神文化載體等方面較詳細地闡述了載體建設的創新與實踐。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 載體建設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012-02
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培養人、教育人的使命,而文化載體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新形勢下理解高校校園文化載體的內涵及表現形式,探索載體建設的創新與實踐,是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構建和諧校園的應有之舉。
“校園文化是在高校校園環境中,以全體師生為主體,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而創新并共享的,經過較長時期形成的,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師生與學校之間的互動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物質形態、內在精神和活動形式等內容的總和。”高校校園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主要作用在于創造一種文化氛圍,體現學校的一種校園精神,并由此陶冶大學生的情感、意志、思想和價值觀。本文從高校校園文化載體的內涵與特征、分類及建設新思路上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一 高校校園文化載體的內涵與特征
校園文化載體,現在學術界一致的觀點是指:“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形態、形式和建設校園文化的各種方式、方法和途徑的總和。”它是以各種物質和精神的形式承載、傳播大學文化的媒介體和傳播工具,它是大學文化得以形成與擴散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具體表現為以下特征:
1.多元性和主導性
由于社會文化多元化的影響,校園文化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各種外國文化的入侵,大眾文化的沖擊,潮流文化的涌入,使得校園文化載體也表現為多種形態。同時,我國所堅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文化建設指導思想決定了高校校園文化必須具有主導性,即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校園文化建設,運用多種文化載體,構筑新型的校園文化體系。
2.穩定性和規范性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育人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校園精神、傳統作風及辦學理念,是歷史積淀的結果,因而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同時,校園文化的各種載體,包括物質的、精神的,都有其相對規范性,如校園環境規劃、建筑物的設計,包括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等。
3.時代性和創新性
任何文化都是時代的產物,校園文化也不例外。它受到一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制約,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現狀。當然,時代在不斷進步,改革和創新也是人們的長期追求,只有不斷創新和實踐,校園文化建設才能緊跟時代步伐,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為學校的全面發展服務。
二 高校校園文化載體的分類
根據校園文化內容的不同,校園文化載體可劃分為五大類:
1.物質文化載體
包括校園規劃布局,建筑雕塑風格、校園綠化、美化、人文景觀等校園環境及校園文化軟硬件設施,如體育場、圖書館、廣播臺、宿舍、食堂、大學生活動中心等硬件設施;網上圖書館、校園局域網等軟件設施。而校牌、校徽、校旗、校服等作為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和外顯,更具有自身特色。
2.制度文化載體
包括學校的規章制度、行為規范、管理體制和組織機構等,它是高校在長期發展中積累與沉淀下來的道德規范或約定俗成的規章制度,是高校發展的內在支撐和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必然要求。
3.精神文化載體
包括校史、校訓、校風、校歌及校慶活動等,它是一所高校校園精神的體現,是師生員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目標追求,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的綜合體現,是學校改革發展的精神動力。
4.大眾傳媒載體
包括學校的廣播、宣傳欄、校報、校刊、校園網等,它是學校宣傳的窗口,也是展現學生思想、交流心得、展露才華的陣地,通過這些媒介可以更便捷地實現師生互動,更好地參與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5.各類文體活動載體
包括學術文化活動和文藝體育活動,如學術講座、研討會、報告會、各類征文、演講、辯論等比賽及社會文化實踐活動,還有大型主題晚會、慰問演出、校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文體活動的開展,詮釋著一所大學的精神文化,它是學生最能接受、參與度最高、最有表現力的校園文化載體。
三 高校校園文化載體建設的創新思路
1.建設文化底蘊豐厚的人文景觀,營造人文氣息濃郁的校園環境
“校園景觀建設要使校園的山、水、園、林、路等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在公共場所布置具有豐富內涵的雕塑、書畫等文化作品,營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觀氛圍,用優美的校園景觀激發學生的愛校熱情,陶冶學生關愛自然、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
環境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園環境的建設又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因而結合本校的歷史淵源、文化名人,增設一些人文景觀、名人畫像、雕塑等,體現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如武漢大學刻有“國立武漢大學”的牌坊式校門,校園內李達、聞一多、李四光的雕像均體現了武漢大學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建造人工湖、假山、綠化角、文化長廊等人文景觀可以起到美化校園、增添校園文化氣息的作用。
2.完善學校制度體系,保障校園文化建設有序進行
高校的制度體系保障著一切活動的有序進行,因而要完善各項制度,建立校園文化的長效機制。其中,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大學生行為規范、獎懲制度等對實現學校教學目標、人才培養目標,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激勵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均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在這里,本文重點提出有些高校已經開始探索并試行的第二課堂評價體系,它是以育人為宗旨,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重點,以豐富的資源與空間為載體來開展系列開放性的活動。完善第二課堂評價體系的要素括實施方案、拓展內容、創新形式、細化學分的計算方法,以平衡第二課堂活動和課堂教學活動,將學分和綜合素質評價有效結合起來。第二課堂不僅對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思維能力、社交能力、創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更是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建設和諧校園的有效途徑。
3.凝煉、培育大學精神,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加強校風、校史、校歌、校徽等載體建設,培育大學精神。校風包括教風和學風,是一所大學校園精神的集中體現,它體現著學校的教育思想、辦學傳統、理想信念和師生員工共同追求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它是一種精神氛圍,代表著學校的形象,優良的校風使師生受到心靈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啟示。校史是一所大學的精神文化遺產,校史的編纂和展示,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母校的歷史和發展進程,激起學生的愛校熱情,也是對學校歷史文化的傳承。校歌是一所學校精神的凝煉和師生情感的凝聚,以音樂的形式展現更能讓學生喜愛和銘記,尤其是每年的畢業典禮上共同唱響那首熟悉的旋律時,更能觸及師生的心靈深處,一種愛校情緒油然而生。校徽是一所大學的名片,其圖案和造型體現著學校的歷史文化或辦學理念,師生佩戴在胸前,既是一種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一種文化熏陶。
第二,踐行校訓精神,構筑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所創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種獨特文化。而校訓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是學校精神的文化象征和符號,是學校歷史、文化的沉淀,也是學校辦學理念、人文精神、科學精神的核心,它應該成為全體師生的座右銘,并以此熔鑄師生的文化人格。
要深入宣傳和闡釋校訓,使全體師生知曉和理解校訓內涵。校訓作為構建校園文化的突破口,要深入開展校訓的宣傳和解讀,說明校訓的涵義、由來及產生過程,可以編制成冊印發給學生,或置于圖書館、教學樓、學生公寓處,供師生隨手翻閱,也可以將校訓制成條幅、宣傳板置于教室、食堂等學生經常聚集的場所,讓校訓真正成為人人皆知、深入人心的校園精神。以校訓精神引領校園文化活動。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各類文化活動應體現本校的校訓精神。
4.充分利用廣播、報刊、網絡等傳媒載體傳播校園文化
文化是一種精神傳承和認同,而文化的認同需要一種宣傳媒介來聯絡和溝通。校園內的主流文化傳媒有廣播臺、校報、校刊、宣傳欄和校園網等,其中校園網是一種快速便捷的信息傳播渠道,它的普及應用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大學生活,也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平臺和載體。高校應有效利用這一新型載體,建設維護好校園網站,讓大學生關注網站信息,參與網上的互動和交流,使其成為校園文化傳播的主陣地。
5.加強社團建設,豐富校園文化活動
大學的社團組織是學生按照興趣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形成的各種群體性組織,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要陣地,它以特有的組織形式和活動特點發揮著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各大高校的社團組織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數量和參與人數都較大。作為課堂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它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擴大知識領域,培養興趣愛好,鍛煉自身能力,增強合作意識等,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因而,學校要支持學生社團的組建,豐富社團類別,進一步為學生社團提供場地和經費支持,加強對社團的規范化管理,配備專業的指導老師,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水平。
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包括學術文化活動和文藝體育活動。學術文化水平和氛圍是一所大學精神文化的基本內容和直接體現。高校要經常邀請名師大家、文化學者來校講座,以提升校園文化活動層次。同時,通過學校的學術講壇,舉辦豐富多樣的座談會、報告會、學術講座及專業技能競賽,使大學校園充滿濃厚的學術氛圍,成為和諧的文化環境。文藝體育活動是學生參與度最高、最活躍、最直接的校園文化活動,它能極大地豐富和充實學生的大學生活,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培養學生的廣泛興趣,挖掘和展現學生的才華,體現大學生的蓬勃朝氣和精神面貌。
參考文獻
[1]仉霞.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載體的創新與實踐[J].科協論壇,2009(9)
[2]張萍、戴雁琴.論新形勢下校園文化載體的拓展[J].當代教育論壇,2008(1)
[3]王紅峰.基于育人視角的高校校園文化載體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
[4]柳林.加強校園文化載體建設,構建高校和諧校園[J].現代商貿工業,2007(2)
[5]付云松.大學校園建設應從物質文化延伸到精神文化[J].山西建筑,2010(1)
[6]李冬娜.以第二課堂活動為載體,加強校園文化育人功能[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