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跨文化交際學以及語言學的不斷研究和快速發展下,人們開始重視語言學習,語言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語言的學習對文化的融合發展具有很大幫助。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合理地利用文化教學,可以給語言學習帶來很大的便利。本研究對泰語教學中的跨文化培養策略進行了分析,為泰語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理論參考。
【關鍵詞】泰語教學 語言差異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H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021-01
在對于泰語的學習中,我們利用語言文化和非語言文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導入,這樣可以讓學生易于理解與其母語不同的語言,有助于學生了解不同語言之間的不同的文化構造,從而能夠準確地表達泰語的真正意義。
一 對于泰語教學跨文化培養的必要性的研究
第一,語言教學中跨文化培養可以吸引學生學習的熱情。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之間有其特殊聯系。在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的過程中兩者可以相互促進、互相影響、共同發展,利用文化培養進行語言學習的教學模式是必然可行的。在教學時結合泰國獨特的風俗習慣和其文化內涵,充分調動學生對泰語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其學習泰語的熱情,使學生在單詞、語句以及課文的學習中,不僅能夠讀懂其字表的意思,還能夠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和外延知識,對提高學生對語句的理解起到預熱作用,從而加強學生對全文的理解。
第二,培養跨文化意識可有效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在語言的學習中,我們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不同語言的學習,能夠在不同地方進行語言溝通,提升交際能力。語言和文化有其獨特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表現形式,而在一個國家中又會存在各種不同的民族文化。因此,我們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時,還要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進行分析、理解,才能表達出正確的意思。
第三,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可加強文化交流。泰國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存在著多方面的異同,在泰國文化的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與中國文化進行比較,采取多向的教學形式。在中國,漢語在學生的認知和思維方式中已經根深蒂固,在泰語言文化學習過程中,通過兩種文化之間的轉化,相互比較兩者之間的異同,使學生能更加透徹地理解和交流。兩種語言的相互交流,文化信息之間的傳播也更加緊密,學生通過對兩種語言的相互對比,更好地理解泰語言的文化內涵。
二 如何培養泰語言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第一,開設各類配套課程,加大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力度。在學習泰語言時,我們不僅要開設泰語言課程,還要配套開設一些泰國的歷史、地理、文化等相關課程,這樣可以全面地學習泰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在學習泰語言時能夠更好地培養其跨文化意識。
第二,制定、選編教學大綱和教材。對泰國文化因素加以重視,在課程的制定上,要充分考慮泰語言的結構,并注意在泰語學習中側重于中泰文化導入的階段,把文化教學和泰語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選編教材時,要加入泰國文化以及與泰國有關的各種風俗文化、行為習慣等內容,充分地融入泰國的民族文化背景。這樣,學生在對課程的學習時不僅能夠學習泰語,還能很好地了解泰國國家的知識。
第三,在泰語教學中導入泰國文化知識。在泰語教學中,教師進行語言知識教學的同時,對泰國文化進行介紹,同時對中泰文化的不同進行比較,并明確兩者間的文化差異對于交際的約束。在教學時我們要結合研究性學習加強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通過各種途徑增強學生對泰國文化的了解;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學習泰國文化知識,并能對中泰文化進行比較、區分,提高學生對中泰文化差異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并能運用泰語言進行得體的交際。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提升了學生運用泰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第四,將泰國文化融入學生的課外活動。在泰語的學習中,不僅僅借助課堂,在學生的課外活動時也可以融入泰國的風俗文化,在語言教學中,僅利用課堂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在課堂教學中根本無法完全保證外語學習的質量。這時我們就要充分開發學生學習泰語的途徑,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來加強對泰語及其文化的學習,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運用泰語的能力,同時可以增加學生對泰國文化的了解程度。因此,在校園文化和各種學校活動中,教師可以主張學生參與學校的各種和泰語有關的活動,在參與各種活動中,學生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的泰語運用水平,同時能夠更多地了解泰國文化和民族風俗以及泰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及各種節日等。到了泰國傳統節日時,泰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節日布置并參與到節日慶祝中來,這樣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泰語交流的真實環境,更有利于學生對泰國語言的理解,同時增強了學生對泰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齊春紅、盧文娟.漢語結構助詞“的”和泰語結構助詞的對比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
[2]韋尹璇.從泰語的日常用語看泰國的等級觀[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0(7)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