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下,地方師范院校面臨著兩方面的任務:一是培養能勝任素質教育的中學教師;二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科研型學習人才。而當前地方院校的轉型已經落后于素質教育的推廣和高中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因此,改變傳統的課程定位、教學模式、教學目標勢在必行。本文討論了經典力學課堂教學在學生角色轉變、職業技能培養和科研能力培養等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地方師范院校 課堂教學 橋梁作用 教師職業技能 科研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022-02
進入21世紀,特別是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高中新課改全面推行、本科教育面向大眾化的新形勢下,地方師范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也將發生相應的調整。一方面需立足于地方性和師范性,擔負起為地方培養素質教育合格人才(中學教師)的任務;另一方面,由于本科教育已經面向大眾化,研究生教育已經是一種趨勢,因此,地方師范院校還承擔著為研究生培養輸送合格的科研型學習人才的任務。所以,地方師范院校的課堂教學既不能實行單一的知識講解和理論灌輸,也不能完全脫離教學的師范性,將地方師范教育轉變為考研加工廠。下面筆者以經典力學為例,談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 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力學教學的橋梁作用
地方師范院校的力學課程往往是在大學一年級開設,此時,學生在學習方法和認知能力等方面還停留在高中階段,對物理學科的認識往往有很大的偏差,對物理學習的整體印象還停留在強化記憶、定量計算上,不習慣或不能夠對物理對象做完整而詳細的定性分析,不習慣用物理語言、數學語言去描述物理現象和運用數學手段去解決物理問題。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養成用學術語言去定義物理概念,用物理語言去解釋數學公式,用數學手段解決物理問題的物理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引導他們從中學物理的學習方式轉變到大學物理的學習方式上來,逐步適應大學的課堂教學方式,從而充分發揮經典力學課堂教學在學生角色轉變上的橋梁作用。力學教學的另一橋梁作用體現在力學課程中蘊含的物理規律、科學思維、研究方法等對后續經典物理學基礎課程的影響,經典物理學中電磁學、聲學、光學、熱學等基礎物理理論的建立無一不與經典力學理論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上深受經典力學的影響。電磁學的學習首先是從電場和磁場力的屬性及能量的屬性開始的,庫侖定律、麥克斯韋方程組等理論的建立無一不是類比或借鑒于經典力學理論。在聲學中聲音被視為是彈性介質空氣中的機械振動。在熱學理論中,熱運動被歸結為分子無規則機械運動的統計表現,能量守恒被引入到熱力學三定律的建立之中,而光學中光電效應愛因斯坦方程恰是功能關系的體現。可以說,整個經典物理理論均滲透著經典力學的痕跡,因而,在經典力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了解力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發揮經典力學在物理學知識體系中的橋梁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
二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師范類學生的職業技能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全面推行的新形勢下,對教師的職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地方師范院校傳統的職業技能訓練往往采取的是學生分組試講、教師單獨指導,這一模式由于受時間短、試講課堂虛擬化、教師指導理想化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很難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素質教育工作者,因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應該讓其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積極學“教”。但在物理學的很多課程中由于受課時少、教學任務重、知識內容相對較難等因素的影響,要想讓學生站在“準教師”的立場參與到教學中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經典力學由于在知識層面上有很大一部分與高中知識點相重疊,課程相對較簡單,因而在力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鼓勵他們以“準教師”的立場去討論和理解在中學階段曾經接觸過的物理問題,培養他們基本的職業技能,從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學習“教”,逐步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教師職業素養。
三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本科教育已經走向大眾化,地方師范院校完全的師范性教育既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也不能促進學校本身的發展。因而,如何以科研促進教學,積極培養合格的“準研究生”已經是當前地方師范院校面臨的難題之一。合格的“準研究生”不僅要求學生具有系統而扎實的專業基礎,還應具備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對本專業的前沿知識和發展前景均應有所了解,這些知識技能的獲得,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熏陶,逐步積累和總結才能習得。所以,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必須把握和貫徹這一理念。經典力學作為師范類專業學生進入大學后較早接觸的專業基礎課之一,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石,其課程內容具有基礎性和實用性的特點,經典力學概念及其理論從形成到發展,都蘊含了豐富的物理學思維。經典力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典力學的研究手段是整個物理學乃至自然科學的常用手段之一。經典力學課程的這些特點是課程本身的精華所在,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去把握、探究這些科學思想、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逐步養成研究式的學習方法,而不是單純地接受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大介紹物理學發展的前沿理念和科學技術的力度,
拓展學生視野,幫助他們理清物理的學習思路,引導他們走上物理學習和研究之路。
地方師范院校的教學改革,已經遠遠落后于素質教育的推廣和高中新課改的推行,作為銜接中學物理和大學物理橋梁的基礎物理課程,特別是物理學基礎課程之中的核心課程——經典力學,其教學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地方師范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能否取得長足進步,因而,探討和推行經典力學課程教學改革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永明.高校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2]孫明玉.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及思考[J].現代教育,2012(1)
[3]董秀紅.物理專業師范生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10)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