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字格是成語的典型格式,本文主要論述了蘊含數詞的四字格成語的起源、文化內涵,并以成語詞典中典型的數詞類四字格成語為例,具體分析了它們的外在形式特征,從而概括出這類成語的語義內涵。
【關鍵詞】成語 四字格 數詞 形式特征 語義內涵
【中圖分類號】H13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029-02
成語是熟語中重要的一種,它莊重典雅,蘊涵豐富的文化精髓,其中四字格是成語的典型格式。四字格成語形式整齊,音韻和諧,深受人們的喜愛。薩丕爾說:“作為一種結構來看,它的內面是思維的模式。”四字格成語體現了漢民族對立統一的思維方式和注重內省含蓄的文化心理,以及“以偶為佳,以四為正”的審美情趣。本文將從數詞的起源來挖掘數詞潛在的哲學內涵和深層寓意,再從此類成語的結構入手,具體分析各種數詞形式的語義內涵和詞義的演變規律。
一 數詞類四字格成語的起源與文化
1.數詞的起源
第一,《易經》中的數詞。最早的數詞概念來自于《易經》中的兩儀四象八卦的太極文化,《易經》的符號體系可以看做是數詞的雛形。太極把宇宙事物分為陰陽兩極,陰陽兩性存在于客觀的世界中,如天地、男女、日月等;四象包括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八卦分別象征天、地、雷、山、澤、風,兩卦疊加,八八六十四卦,也稱“別卦”,象征整個大千世界。九為陽數,奇數之極,象征“天,帝王”,五陽數中位數,“九五”表示帝王之尊,成語“九五之尊”便來源于此。陽爻為九,陰爻為六,六來自于三偶爻,三偶爻為坤,坤有柔、順之意,因此六有順利之意,如六六大順等。我們可以從太極文化中窺探出古代人們對數字觀念的理解,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數詞。
第二,數詞的構造方法。(1)在漢字構字方法未產生之前,人們采用實物記事方法,即結繩和樹樁。他們用一橫代表一樁實物,二橫代表兩樁實物,單數一、二、三,都是積畫成數,是典型的刻畫符號。在表示幾十的概念時,單數用實物木棍累積,整數用結繩表示,一根繩上打一個結表示一十,兩個結表示二十。因而數詞的基本功能是記事,來表示基本的數目概念。(2)“六書”造字。六書是漢字的構字方法,許慎《說文解字》:“六書者,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和轉注。”“一、二、三”是指事字,用符號來表達抽象的數字概念;“四”是“泗”的本字,泗是人口發出的聲氣,后假借為數目字;“五”像二物交錯之形,本義交錯,借用為數目名稱;“七”為“切”的本字,古文中的七,是在橫畫中間加豎畫,劃物為二,從中切斷;“兩”是“輛”的本字,駕馬車用兩匹馬拉,借用為數詞,專用于成雙成對之物。
第三,數詞的功能和運用。數詞最基本的功能在于認識客觀事物,并對其進行分類。最早的認識來源于對身體構造的感知,產生了兩目、兩耳、四肢、十指等,如成語中的“四腳朝天,五體投地等”;來源于對宇宙時間概念的認識,提出了四時、八節、十二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等時間分類;孟子關于性善論提出了“四端”說,“四端”引發了“四德”。此外,人們習慣用數詞來概括事物,如五音、七律、九州。
2.四字格成語的文化內涵——辯證統一和中庸和諧的思想
八卦《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這種樸素的辯證思想深入人們的思維方式之中。人們既看到事物的相反相成,又看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傳統的中庸思想追求事物整體的統一,強調和諧。在這種文化土壤的熏陶下,漢民族形成了獨有的且對立統一的思維習慣,反映在人們的語言中,就產生了成雙成對的語言構成特點,四字格成語以精煉的方式承載了這種文化底蘊。四字格成語一般都能一分為四,或兩次一分為二,四字格式體現了辯證統一與中庸和諧的完美統一,成為經典格式流傳至今。
二 數詞類四字格成語的形式特征和語義內涵
根據數詞在四字格成語中的個數,可以分為一個數詞類、兩個數詞類、三個數詞類、四個數詞類。一個數詞類中包含“一”的占大多數,“一”的內涵豐富。兩個數詞的四字格成語根據數詞在四字格成語中的位置可以分為:
1.數詞對舉類
第一,數詞奇數位置。
兩個不同的數詞類(A×B×)。典型格式:一×二×:一干二凈,一清二白,一窮二白,一差二錯;七×八×:七手八腳,七嘴八舌,七拼八湊,七零八落;千×百×:千方百計,千錘百煉,千奇百怪,千瘡百孔;千×萬×:千軍萬馬,千山萬水,千絲萬縷,千真萬確。
奇數位的數詞對用是數詞類四字格成語的典型用法,此類格式一般都是由兩個意義相近或相反的部分構成,數詞夸大或縮小了詞語本身的含義,表示一種抽象的含義和概念,具有形象感。
兩個相同的數詞類(A×A×)。典型格式:一×一×:一心一意,一舉一動,一朝一夕,一模一樣;十×十×:十全十美,十發十中;百×百×:百發百勝,百發百中,百依百順;半×半×:半推半就,半信半疑。
在一×一×格式中,“一”所包含的詞義十分豐富,按照偶數位的詞性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名詞,另一類是動詞。在名詞類中,“一”的含義有多種,可以表示全、相同,如“一心一意,一模一樣,一德一心”;可以表示少,如“一絲一毫”,還可以表示速度慢,如“一字一句”。在動詞類中,可以表示動作交替,反復或連續,如“一張一弛,一唱一和,一來一往”,還強調動作的“每一”,如“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十×十×格式表示程度高,相當于副詞,“十分”、“很”“非常”;百×百×格式表示概率高,有“完全”之意。半×半×格式強調兩個動作同時發生,即一邊……一邊……,這兩個動詞意義相反,來表示人物內心的矛盾過程。
第二,數詞偶數位置(×A×B)。典型格式:×一×二:獨一無二,說一不二,數一數二,劃一不二;×三×四:朝三暮四,推三阻四,顛三倒四,低三下四;×七×八:橫七豎八,雜七雜八。其他格式:接二連三,猜三劃五,撥十得五。
×一×二格式中,一和二在具體的成語中有不同的指代含義,如數一數二,一二表示序數詞第一第二。×三×四格式中,三四的意義虛化,用來泛指,指“這個”、“那個”,用來湊足音節,表示雜亂無序這樣的貶義。
2.數詞連用類
AB××:三五成群,億萬斯年,九十其儀,九五之尊。
×AB×:亂七八糟。
××AB:略知一二,氣象萬千,寓言十九,珠履三千。
A××B:一分為二。
數詞連用的形式,有的是個位數之間相連,有的是千萬億之間相連,有的是個位數與十千相連,形式多樣,用法靈活。數詞的意義泛化,可以指數目多,如三五成群、氣象萬千;可以指數目少,如略知一二;可以表示數字的比率關系,如寓言十九,十九有十之八九的含義。同數詞對舉類相比,數詞連用形式不是十分普遍,缺乏整齊均衡的形象美和音韻美,是人們口頭流傳下來的語言現象,口語色彩較濃。
三 數詞在四字格成語中的表達義
1.數目義
數詞表達的是具體的數字概念,成語的凝固性不強,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分類,在使用中數詞的具體意義基本不變。如:(1)兩袖清風,四腳朝天,十指連心,四舍五入;這些數詞的意義是確定的,表示數詞的基本的數目義。(2)文房四寶,歲寒三友,皈依三寶,三山五岳;將某些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歸納起來,用數詞來統稱。用上下位詞來表示,共同體現了人們習慣于用數詞來統計共同特征的事物,增強記憶效果。
2.泛指義
人們根據已有的認識對事物進行概括性的分類,再用所分的小類來泛指事物的整體或全部。我們可以從數詞類成語中找到具體的下位詞,但在使用過程中,數詞常常失去本身的數目義,泛指它所指稱的意義。這種泛指義滿足人們詞語表達的模糊性需求。
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學術領域的各種流派。
七情六欲:泛指各種情感欲望。
3.虛指義
數詞在四字格成語的使用中,詞義發生了從實到虛的發展演變過程。它符合人們表情達意的需要,將原先單純表示數字概念的數詞發展到能靈活表達抽象意義的數詞,豐富了數詞的語義內涵。
第一,表示“少”,數量少,程度低。一絲一毫,一席之地,一時半刻,一知半解,三言兩語。
第二,表示“多”,數量多,頻率高。三番五次,三親六眷,三推六問,七老八十,萬劫不復,咫尺千里。
第三,加強程度,相當于副詞“很”、“十分”、“非常”。一清二楚,一干二凈,四平八穩,四通八達。
第四,表示對比關系,增加烘托效果。一日三秋,一呼百應,一本萬利,問一答十。
第五,表示“各個”,“各種”。四面八方,七病八痛。
第六,表示數字的比率關系,一般表示概率較高。十×九×:十室九空,十拿九穩;百×百×:百發百中,百戰百勝。
第七,無意義,湊足音節,調整韻律。決一雌雄,不堪一擊。
4.指代義
第一,數詞在四字格成語中的指代。
舉一反三:“一”指代一類事物,“三”指代其他同類事物。
一了百了:“一”指代主要事情,“百”指代其余事情。
第二,數詞與成語中其他詞聯合來指代,可稱為借代。
張三李四:借代為普通人,相當于英語中的Tom,Jack。
5.典故義
數詞類的四字格成語有的來源于歷史故事、名人軼事或文學詩詞,其中的數詞包含了特定的典故義,作為成語的一部分表達抽象的意義。如:三人成虎、四面楚歌、七步之才等。
6.色彩義
第一,語體色彩。四字格成語莊重典雅,與其他的熟語相比,書面語色彩較濃,然而數詞類的四字格成語與非數詞類的四字格式成語相比,卻有明顯口語化傾向。接二連三——接連不斷;三言兩語——寥寥數語。
第二,感情色彩。(1)褒義色彩。四×八×:四平八穩,四面八方,四通八達。(2)貶義色彩。×三×四:低三下四,不三不四,丟三落四,顛三倒四,求三拜四;七×八×:七拼八湊,七嘴八舌,七手八腳,橫七豎八,亂七八糟。(3)中性色彩。四書五經,五顏六色,九鼎大呂,一朝一夕。
參考文獻
[1]王濤.中國成語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
[2]謝光輝.漢語字源字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湖北大學古籍研究所.漢語成語大詞典[M].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