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形勢與政策》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但由于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因素的制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形勢與政策》課的教育教學效果,是高校科學發展必須面對的重要工作。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 教學方法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041-02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德育的重要內容,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關于形勢與政策課教學,黨和政府歷來重視。自1987年在高校開始開設《形勢與政策》課以來,關于加強和改進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政策措施屢屢出臺。雖然,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越來越制度化、規范化。但在當前高等教育規模快速擴張的形勢下,由于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因素的制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實效沒有完全顯現,沒有起到應有的育人作用。因而,通過分析當前高校在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效果,以確保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實現,是高校科學發展必須面對的重要工作。
一 當前形勢與政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形式單一,缺少參與性和吸引力
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都是密切相關的,《形勢與政策》課也不例外。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還是停留在教師課堂做專題報告的形式上。要么是“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講義說天下”的傳統灌輸教學模式,要么是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和現代教學手段,羅列大量聲光材料,忽視了政治理論的系統闡述和新聞材料的深度解析,尤其是不能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這種傳統的單向灌輸的教學方式,只是教師單向枯燥的教學活動,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環節,學生缺少積極參與的熱情,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得不到充分尊重,特別是授課教師缺乏必要的講課藝術,教學氣氛就會沉悶,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
2.教學內容隨意,缺少系統性和時效性
自1987年《形勢與政策》課作為必修課程在高校開設以來,到目前為止在全國還沒有一套統編權威的教材,再加之《形勢與政策》課由于自身的變動性、時效性特點,致使教學內容始終處于發展變化之中。如果任課教師不能結合系統的政治理論,全面深入地把握當前社會政治熱點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會出現臨時拼湊新聞材料,應付了事的現象。由于沒有把握住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系統講解深度剖析,學生的聽課興趣不高,就難以起到應有的啟發引導教育意義。特別是對這門課的考核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大多是通
過寫一篇論文考查,過關率幾乎百分之百。學生受這種隨意教學和考試的影響,缺少歸屬感,缺少主動學習的壓力與動力。這是《形勢與政策》課始終不能成為一門真正課程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大多數的任課教師沒有真正投入《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中,沒有結合當前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來講解,因而學生也缺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師資力量薄弱,缺少專業性和穩定性
雖然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形勢與政策》課的教育教學,但由于《形勢與政策》課自身的特點,使得長期以來在高校基層的一定群體范圍內,形成了輕視《形勢與政策》課的不良氛圍,課時少并且多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等閑暇時間,缺少專業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大多是由政治輔導員等其他行政管理人員兼任。這些兼職教師缺少講授這門課程的專業性和穩定性,由于本身就是兼職,日常事務繁忙,人員變動性又很大,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熱情投入《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的研究。因而教師大多是疲于應付,教學內容單薄,教學效果不佳。
二 創新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方法探究
1.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關鍵
師資隊伍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必須通過建立一支穩定、專業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才能確保《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效果。首先,通過選拔優秀的專業政治理論教師作為《形勢與政策》課的專任教師,通過提高薪資待遇和政治地位確保這支隊伍的穩定性。其次,通過系統的師資培訓,提高專任教師的政治素質和理論修養。
馬克思主義是真理,形勢與政策是宣傳現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要想使其教育的內容深入人心,關鍵在于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只有自身是身體力行的馬克思主義者,主動及時了解中央的有關精神和宣傳口徑,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與中央保持一致,對國內外重大社會政治熱點問題有全面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恰如其分地評論國內外重大問題,做到有針對性和系統性的分析。
教師的講課藝術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優秀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可以用生動而準確的語言、恰當而巧妙的方法,把教師體驗和感受過的新聞時事通過自己的歸納概括,傳達給學生,使之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并達到師生的情感互動交流,潛移默化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即便是以講授為主的報告,課堂氣氛也可以通過教師高超的講課藝術熱烈活躍起來,聽課學生的情緒隨著教師聲情并茂的講授而發生變化,為情理交融的表達藝術所折服。
2.充實教學內容是根本
雖然《形勢與政策》課的時效性特別強,教學內容更新的特別快,不可能有現成的和比較穩定的教材可供長期使用。但必須把握好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是教好這門課的最大難題。按理說,《形勢與政策》課在內容上具有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特點,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連。所以,當前《形勢與政策》只有與整個課程歸屬體系的理論內容相銜接,與其教育方法相對接,才能徹底改變課程建設“單打一”、理論存在“噪聲”、課堂采取“獨唱”的被動局面。首先要緊跟形勢,不僅需要全面了解當前國際國內形勢,通過聚焦國際國內熱點問題做系統講解和深度分析,更需要深入了解大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樹立以研究、發現、解決大學生思想實際問題并滿足其理論需要為基本出發點的教學理念,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通過關注自身來關注社會、關心國事。把愛國、愛黨與愛自己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3.創新教學方法是保障
在《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中,首先要改革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探索學生能積極參與、師生良性互動式教學新模式,其核心內容在于形勢政策教學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如通過專題研討、案例教學、課堂辯論、互教互學等方式,充分發揮現代網絡的積極作用,建立形勢與政策專題教育網頁,及時上傳各類新聞資料,通過QQ群、BBS等形式與學生互動溝通,盡可能創造師生暢所欲言雙向交流的和諧氛圍,如春風化雨,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增強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其次,要創新教育教學手段,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和影視音像素材,豐富教學資源,增強政治理論學習的生動性,拓展教育教學空間。如在《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復興之路》《大國崛起》等紀錄片和影像資料,可以增加理論學習的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與形象性,幫助學生加深對黨的方針路線政策的理解和接受,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最后,要重建考核機制,加大綜合考核力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按照教育測量學和考試學的概念,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是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知識、智力和技能的一種測量。”在這門課程的教學和考核中,應該注重考查學生日常表現與課堂參與情況,堅持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學習態度與行為表現相結合。鼓勵、引導學生將課堂學習與自身實際相結合,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其自主學習意識。
總之,作為和諧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當代大學生的政治素質是關乎國運興衰的頭等大事。因此,加強大學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引導大學生全面了解和正確把握當前國內外政治形勢,認同和維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把個人的前途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選擇。我們必須深入探索《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并根據時代的變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大膽改革創新,以增強其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自勇.新時期地屬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困境與對策分析[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0(4):59
[2]彭洪志.試論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3(3):271
[3]操菊華、鄧新洲.增強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實效性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9(9):112
[4]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方式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6):72~77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