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美文學教學應重點突出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與分析能力,以及學生對作品的情感體現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文學基本閱讀在學生人格、情感與素質方面的應用,推動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活動的設計等都是人文主義教育的重要體現。將人文主義內化到英美文學教學中,使學生在教學熏陶中獲得自為的能力,以推動學生真正實現自身人格的完善。
【關鍵詞】英美文學 人文主義 人格 情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049-01
英美文學教學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具備良好語言技能及開闊文化視野的合格人才,英美文學教學本質上是人文主義學科的教育,關注個體的價值與精神。英美文學教育一方面突出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訓,更重要的是突出對個體作為人的培養,以讓人的精神內化到品格塑造過程中。英美文學課程受文學作品自身天然的直觀與感性特點,而成為傳承人類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
一 人文主義精神
人文主義精神的主要出發點表現在對人類命運的關注與態度,引導人們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進行深入分析。人文主義精神以形而上學的基本特征來展現人類的生存本質,真切的解除人類精神世界,以塑造良好的精神世界。人文主義的基本核心價值觀念主要包括個體內在的價值、個體自我實現的途徑與個體尊嚴、個體自由與平等等觀念。尤其是現階段,社會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物質文明的極大進步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精神文明的發展,但多元文化的沖擊又導致物質與精神的失衡,對人類精神世界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一名高素質的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與人文素養,以利于學生積極地面對社會發展,因此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育應該成為傳遞人文主義精神的重要途徑。
二 英美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不合理的課程設置
英美文學教育教學既要倡導基本技能教育,同時還需要強調對學生基本價值觀念的教育,但現階段,英語專業教學的課程改革過于重視英語教學而輕視人文教學,這種課程設置旨在加強關于學生處理英語實務的能力。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學生能否適應社會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生的個體綜合素質決定的,而這些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對學生進行長期情感教育才能實現的。分析現階段英美文學教學課程的設置可以發現,很多高校并沒有設置英美文學課,有些學校即便開設了,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英美文學課堂缺乏人文氣氛,教學效果不理想。
2.傳統的教學理念
現階段高校英美文學教學一般放在三四年級開設,而這時正是學生最忙的時候,同時受英美文學課程知識深度的增加,學生對英美文學內涵的理解不深刻。在這種狀況下,如果依然采用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按照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記筆記的方式學習,會在很大程度上抹殺學生的個性,抑制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很難投入自己的真實情感。雖然文學作品本身具有人生智慧與感情經驗,但在這種傳統刻板的教學模式中逐漸失去了其生命力,不能發揮其在人格塑造與素質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 如何在英美文學教學中提升人文主義精神
1.在教學目標中體現人文主義精神
英美文學教學重視講授內容的自由度,因此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才能圍繞中心內容展開闡述,從而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設置一些生動合理且具有現實意義的目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在學生欣賞文學語言的同時,主動的參與到文學作品對人生觀的理解方面,進而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婚戀觀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修養。
2.在教學內容中體現人文主義精神
英美文學教學倡導教學內容的兼顧性,包括戲劇、詩歌、小說等多種載體,在這些作品中,通常凝結了作者的創作精髓與內涵,也較好地展現了時代主題,現階段在英美文學教學時間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應帶領學生進行文學作品鑒賞,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對教學內容的人文主義精神理解,將人文主義精神滲透到實際的教學內容中,使學生潛移默化的理解人文主義精神內涵,提升學生的人文主義情感。
3.在課程設計中體現人文主義精神
英美文學教學要求教師重視對學生的啟發,通過規范的課程設計,來展現文學作品本身的規范性與科學性,同時通過實際的教學內容,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這要求教師要從科學教學的角度出發,重視對教學課程的設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為根本目標,推動教學過程與教學能力的規范發展,突出人文主義精神的內涵與外在顯現。
四 結論
綜上所述,英美文學教學作為有效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需要充分結合人文主義內涵,滲透人文主義精神,使學生在接受英美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同時接受人文主義精神的洗禮,從而推動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喆.人文主義教育與高校英美文學教學[J].繼續教育研究,2012(8):163~165
[2]黃愛華.高校英美文學教學與大學生人生觀、道德觀塑造[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2):84~85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