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普遍忽視了單詞的實際應用,明顯孤立了單詞與語境的聯系,致使學生孤立地、抽象地、機械地記憶單詞。因此應將語境作用于詞匯教學之中。
【關鍵詞】詞匯教學 語境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101-02
目前,我國的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普遍采用的是給出詞匯的中文釋義,確定詞性以及派生詞或對其進行構詞法分析、總結。從教授語言知識的角度看,這是有成效的。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可以很直接、清楚地了解到詞匯的語法功能,詞法意義。但在語言輸出時,學生的實際應用效果卻反映出其所學語言知識與能力脫節現象。他們是很孤立、抽象地、機械地記憶詞匯。對什么時候該用,該怎么用相應詞匯知之甚少。當該詞出現在新的話語情景里,學生往往只從表層去理解它,不了解其外延意義,以致鬧出不少笑話。以下是筆者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實例:某篇閱讀文章里一連出現了幾個關于“white”的名詞,white way(正:燈火輝煌的大街;誤:白色的路);white coffee(正:牛奶咖啡;誤:白咖啡);white lie(正:善意的謊言;誤:白色的謊言);white night(正:不眠之夜;誤:白色夜晚);white war(正:不流血的戰爭,經濟戰;誤:白色的戰斗)。若學生對此“望文生義”,便會出現錯誤。
另外一種現象——“一詞多用”,在中國學生中普遍存在,當他們學到一個詞語后,會不加考慮地在任何語境下使用該詞,造成歧義甚至錯誤。如單詞填空題:“Please i______ the outgoing baggage,to be sure there’s no china.(請檢查外出的行李,看是否有瓷器。)”很多學生填的是investigate,但正確應填inspect。這兩個詞表面看意思差不多,但用英語解釋,相去甚遠。investigate means search into so as to learn the facts.(為了解實際情況而考察);inspect means look at carefully in order to defect flaws errors.(考查的目的是為了挑錯)。深究學生失誤的原因,是他們沒有掌握詞匯的內涵意義,而教師在講解時未把詞置于相應的話語情景之中。
筆者嘗試了以下幾種英語詞匯教學的方法,希望避免以上負面影響,提高學生詞匯學習的效率。
一 一詞多義法
英語中的詞匯多一詞多義。在中學的教科書中,一般只列出某個詞在課文中的意思,教師可多介紹其他意思。其實
很多派生意思都可追根溯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某一詞的本義談起,并逐漸擴大詞義,讓學生清楚而牢固地掌握該詞詞義。如“raise”一詞,本義為“使提高”,eg. Heavy rains raised the river stage.(暴雨使河水水位升高。)“raise”一詞所有釋義都有“由少到多的變化過程”的意思,教師可通過下面的情景引出其他派生意思。
eg. He raised his girlfriend from a bed of sickness.(使起來)
The remark raised a laugh.(喚起)
It’s hard to raise funds.(籌款)
此外,即使同一個詞(如“future”一詞)只有一個意思,但在不同的語境里,翻譯也有區別。
eg. He has a promising future.(前程)
他前程遠大。
He has a doomed future.(下場)
他注定沒有好下場。
在上述語境中,教師可用英語釋義幫助學生更為準確地理解該詞,即掌握其外延意義。
二 一義多詞法
前面所舉的單詞填空的例子說明了英語中同義詞、近義詞較多。“一義多詞”是英語的另一特點,在詞匯教學中千萬不要“對號入座”。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處理不同語境下詞語的辨析,即抓住每個詞的內涵意義,通過比較教授詞匯。具體來說,詞義間的差別體現在程度、范圍、搭配、感情色彩、語法(主被動意義,肯否定,名詞單復數,可數與不可數等)、語體色彩(如exchange比change要正式)。
有一道翻譯題:“請幫我去廚房拿一個杯子來好嗎?”許多同學翻譯成:Could you bring me a cup in the kitchen?為避免這種情況,教師可通過下面的語境,引出另一個表達“拿”的詞:If you want to go for and bring back sb./sth. you should say fetch sb./sth.,而bring表達的是to come carrying sth. by sb。
eg. He always brings a bottle of wine when he comes back.
當他回來時總是帶著一瓶酒。
因此,在詞匯教學中不僅要注意詞的外延意義,還應注意其內涵意義,即使用范圍。
三 聯想(上下文猜詞)法
這是語境作用于詞匯教學最明顯的一點。同時它也是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提出“對中學生進行語言應用能力培養”要求的具體體現。通過文章提供的上下文邏輯關系、意義來猜出詞義。如,教師可做下面的準備:I went on an excursion recently,but my trip took me longer than I expected. (Lesson50,New Concept EnglishⅡ)通過啟發引導學生猜出新詞excursion的意思。這表面是完成詞匯教學,但同時對解答閱讀理解中詞義理解題型非常有幫助。這是一種事半功倍的詞匯教學方法。
四 反義詞法
筆者曾用美國ABC新聞臺“911事件”現場報道的新聞片段作為聽力材料。上聽力課前,要給學生新詞tragedy。恰巧之前,學生剛剛學了comedy(Unit 5,SEFCBKⅡ)一詞,用板書“tragedy?comedy”,使“悲劇”之義一目了然。
五 近義詞法
英語是由幾種語言發展融合而來的,因此,某些事物或動作可由不同的詞匯來表達,用法上也并無差異。例如,當講述“commence”一詞時,可舉例句:After grace had been said,we commenced eating.(T:Here,commenced can be changed into begin/start.)。這有別于“一義多詞法”。近義詞法是通過在同一語境下,找出具有共同點的幾個適用的近義詞來提高教學效果。
六 形近詞法
雖然英語是表音文字(Phonetic language),但在拼寫上,還是會有形近的地方。如major與mayor;literate與liberate;familiar與similar;quality與quantity,教師可通過不同的語境加以區分。
七 語境記憶法
孤立地記憶單詞易使學生忽視單詞的內涵意義,即單詞的用法范圍。所以在日常詞匯教學中,應要求學生背誦課文,著重記憶重要詞匯所在的句子(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勾劃詞匯和句子)。只有這樣,當學生實際應用時,腦子里浮現的會是具有語境色彩的詞匯,“對號入座”的現象就會大大減少。
八 詞匯的文化語境
文化語境是指源語和譯入語所依附的文化、歷史、社會背景。學習語言不僅要學習語言知識,還要學習其語言文化。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如翻譯美國人常說的一句話:“That excuse simply doesn’t hold water.”誤:那個借口不能阻止水流。正:那個借口根本站不住腳。
在英語里,由于其歷史文化形成的背景不同,發展了很多這樣的習語。若沒有相應的文化知識,從字面上是很難明白的。
以上各方法的嘗試過程中,還需注意創造語言環境,進行英文教學,以便讓學生在接受詞匯教學的同時,提高其感知能力,逐漸培養起英語思維習慣,更好地達到詞匯教學融于語境的真實目的。
參考文獻
[1]董曉波.語境與英漢翻譯[J].英語周報(大學綜合版),2003(39)
[2]管琳.從語境中學習詞匯——談詞匯教學[J].英語學習,1999(4)
[3]郝曉靜.同義詞辨析——漢譯英基本功之一[J].英語周報(大學綜合版),2001(45)
[4]劉道義等.全日制高中英語(試驗修訂本)·高二冊(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童慎耀.英語易混詞語辨析1000例[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5
[6]許清梯.最新英漢活用辭典[M].臺灣:遠流出版社,1986
[7]L.G.Alexander He Qi-xin. New Concept English Ⅱ(new ed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Longman Asia Ltd, 1997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