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試圖突出“活”的語文課堂出現了一些偏差,讓學生思維活躍才是“活”的本質。從讀、提問、預習、多媒體、思考時間等方面糾正偏差,達到“活”而有度。
【關鍵詞】語文課堂 “活” 糾正偏差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110-01
在新課改背景下,能否把一堂課上“活”,是衡量這堂課是否成功的關鍵,也是衡量授課教師教學能力的標準之一。作為語文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的“活”字上多下工夫,但更應講求“活”到本質上,“活”在適度上。
一 當前“活”的語文課堂存在的偏差
第一,提問過濫、過淺,互動過頻。筆者在多次聽課后,與學生進行過交流。學生普遍認為,提問頻繁、回答踴躍的課堂上,只要隨便說說自己的意見,老師大都會給予肯定,所以自己常常為了搶先回答問題而并未做深入思考。個別學生在回答問題后被老師否定,從此便保持緘默,聽憑其他同學與老師之間熱鬧互動,課堂出現部分熱部分冷。
第二,多媒體一統天下。有的課堂大量使用多媒體,聲像圖表等材料充斥課堂始終,而對課文本身只是略略帶過,不加深究,顯然是喧賓奪主、舍本求末。
第三,教學目標隨意化。有的課堂在討論互動過程中,常被學生不同角度的散漫回答和提出的與討論無關的問題牽著鼻子走,不知不覺中偏離了教學目標。
第四,不聞瑯瑯讀書聲。有的課堂在沒有充分默讀或朗讀的前提下,完整的文章被支離破碎成許多問題,看似熱鬧的課堂,離開了對文本實實在在的感知,成了架空分析。試想,文章的意蘊若離開了吟詠和品味,怎能深入感知和理解呢?
二 語文課堂“活”的本質
語文課堂使用多媒體,師生問答互動頻繁,小組討論熱烈,這的確是所應追求的,因為這體現著新課改所倡導的師生合作、互動參與式教學的精神。這樣的課堂遠遠勝于教師唱獨角戲的死氣沉沉的課堂,這是毋庸置疑的??墒?,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展開,過度活躍的課堂大有一統天下之勢。在評課時,氣氛不熱鬧、互動不頻繁的課堂,常被認為是偏離了新課改的精神而加以否定。筆者認為,熱鬧與否與教學效果的好壞和學生實際收獲的多少,并非完全構成正比,氣氛熱鬧只是“活”的表象而已,并非“活”的本質。真正的“活”,應該是學生思維的活躍,真正的參與應該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參與。是否做到了“活”,要看實際教學效果,要看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和提升。筆者認為,那些熱鬧有余、理性不足的語文課堂,并沒有抓住新課改的精髓。無論哪種氣氛的課,只要緊扣教學目標、給學生更多的閱讀和思考的機會、思維緊張活躍、思考得既深且廣,學生的收獲就最多,這才能體現出真正的“活”。由此可見,語文課堂真正的“活”,不僅體現在學生參與、師生互動的形式上,更要體現在學生思維活躍的本質上。
三 語文課堂應“活”而有度
第一,突出閱讀,以讀促思。語文課就是讓學生學會讀書,而讀書的核心是閱讀和思考。“讀”絕不是浪費時間,朗讀和默讀是揣摩語言文字不可或缺的第一步。如果讀的這一環節欠缺了,自然會影響到對文章意思的理解和意蘊的品味,也就談不上什么思維活躍了。一堂熱鬧的語文課,如果沒有建立在對文本的充分感知基礎之上的深入探究,那么這樣的課猶如無源之水、無根之草,無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第二,恰當設疑,激活思維。真正“活”的語文課,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跟學生的思考方向和思維水平恰當銜接,切中學生閱讀中普遍容易產生的疑問,點撥要精、要適時。在提前設計好問題的基礎上,更要根據課堂實際隨機應變,靈活提問。這樣才能使學生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
第三,預留時間,充分思考。提問的深度和廣度盡量接近學生思維,把握提問節奏,提問后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避免為了趕進度而很快說出答案。課堂上一定時段的“沉悶”是必要的,這是安靜思考所需的。
第四,落實預習,熟悉文本。預習是學生直接接觸文本的第一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又能為在課堂上展開深入討論做好準備,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營造活躍課堂的前提。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提前獨立閱讀、揣摩文本,產生探求的內動力,就會主動地去研讀課文,課堂才能成為學生接受文學熏陶的殿堂,徜徉在語言文字構筑的優美境界中,活躍課堂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五,緊盯目標,謹防迷失。教師必須在課前定好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討論無疑是研讀語言文字的極佳途徑,但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把握課堂活躍的度,確保討論不偏離教學目標而隨意進行。
第六,傳統為主,多媒體為輔。過濫地運用多媒體,用聲像材料代替語言文字,只能削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力,壓制他們的想象力,久而久之,使他們的思維流于膚淺。抽象的語言文字本身具有很強的思維拓展性,體悟語言文字的意蘊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傳統教學方式中更適合語文教學的東西值得弘揚,而不應摒棄。
第七,幽默風趣,拉近距離。語文課堂教學的活躍與否往往與教師自身素養和魅力息息相關。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專門論述過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個人魅力——學養魅力、人格魅力、親和魅力和語言魅力。一個為學生佩服和親近的語文教師,再加上他的教學機智,其課堂是不會陷入沉悶的。所以,語文教師還應在打造個人魅力方面下工夫。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