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高考歷史考試難度逐漸加大,尤其是主觀題失分較多,令很多學生頭疼不已,對歷史主觀題一籌莫展。本文總結了主觀問答題的做題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設問方法 主觀題類型 審題 答題規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112-01
一 主觀題設問方法
我總結了兩種設問方法:(1)歷史事件主要由“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部分組成,依據此特點進行設問時,先問現象,發生的是什么事件,然后對事件進行歸納和比較;其次問事件發生的原因,為什么發生,根本原因是什么;最后問本質、規律、特征和認識,聯系現實,這個事件對今天的我們有什么啟示,我們應該吸取什么經驗教訓。(2)以小見大,材料往往是學生較陌生的領域,或者是小人物或者是歷史上不出名的人物,切入的卻是當今世界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古今貫通,中外關聯。要求學生從古人故事或外國歷史中發現可以借鑒之處。
二 主觀題類型及答題方法
主觀題的設問方法主要有五種類型:(1)問事件發生的原因;(2)問歷史事件的影響或是對歷史事件的評價;(3)問事件因果關系或是經驗的歸納;(4)比較不同時代類似事件的異同點;(5)問啟示,主要是歷史事件對我們今天有什么借鑒和啟發。
解題方法:(1)原因題又分為政治原因、經濟原因、文化原因、內因外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具體到每個問題時,一般應回答較主要原因或材料提供的原因,不需要面面俱到。(2)歷史事件的影響題,一般要一分為二,抓兩點論,又要抓重點論。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分清人物事件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和人物事件對社會的消極影響,存在哪些局限性,又要分清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哪個是主要的。(3)歸納題,首先要了解材料的安排,命題人在命主觀材料題時,或是從正反兩方面出材料,或是把相似材料放在一起對比歸納,或把同一時間前后過程放在一起歸納,此類歸納題就像語文寫作文一樣,需要歸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用的方法都一樣。(4)比較異同點題,此類題是首先選準角度,看從哪個角度對比,有政治角度、經濟角度、思想角度、背景角度、過程角度、結果角度等,找準不同的角度,然后比較他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5)啟示教訓題,此類題是在經過前面對事物的原因、特點和本質、結果和影響及評價有了整體了解后,才具備的整體能力的升華。另外,回答規律特點時用不完全歸納法,抓大放小,談古論今,用來指導今天行動,以達到學史的目的。
三 審題方法
第一,要認真閱讀材料正文。這是讀題的核心任務,要完整、準確地把握題意,首先要弄明白史料的意思。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現代文的閱讀能力,但關鍵是要認真、耐心。史料的正文部分至少要讀兩遍。第一遍泛讀,整體閱讀,疏通文字,把握史料基本內容。閱讀的過程中,畫出中心句和關鍵詞,概括出史料的主要意思。對似懂非懂的內容要聯系上下文,再把它和課本的有關知識結合起來。這樣就達到了正確理解史料的目的。第二遍閱讀是針對文后的題目,有選擇的閱讀是精讀。這次閱讀實際上是對史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的過程。要最大限度地獲得有效信息,特別是要挖掘材料間隱性的聯系。
第二,讀材料出處。除了閱讀正文外,還要注意閱讀史料的按語和尾注,這些要素是提示我們將史料還原到相應的歷史環境中,有助于我們聯想相關歷史知識,正確答題。材料的出處作為材料的組成部分,往往暗含歷史信息,根據材料出處的判斷,可以和教材的相關內容聯系,因此在以后的考試中要高度重視。
第三,讀懂問法。看看是依據材料回答,還是依據所學知識回答,亦或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尤其是依據材料回答時,理論上最容易得分,但遺憾的是很多考生不能從材料里完整歸納出全部答案,總是漏掉部分要點。這是問答題失分的重要原因。
第四,重視限定詞:時間、地點、答題范圍、答題角度。如最近幾年高考出題重視側重于社會生活、民生,但考生回答時總是缺乏針對性,往往在回答時面面俱到,惟恐漏掉要點,實際上只需回答社會生活和民生即可。
四 答題要規范
理解史料原意后,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回答,千萬不能丟漏要點。這一步的關鍵是緊扣問題回答,對史料里的有效信息進行整合、概括。表達時做到語言準確,層次清楚。現在高考試卷采用網上閱卷方式,在卷面上大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書寫要規范。認真書寫,卷面整潔,保證閱卷老師能夠看清所寫內容。堅決杜絕潦草,書寫潦草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第二,答題要分層次、分段落。應注意以下幾點:(1)不能因為大量的文字書寫造成無法分析題目;(2)不能因為大量的文字書寫造成卷面混亂,淹沒了答題要點;(3)我們所提倡的是“得分點”要多,但不是在一個要點上補充大量的解釋性文字。
第三,答題語言表述要學科化、準確化。高考閱卷采用“按點得分”原則,就是根據相關得分點給分。所以要盡量避免過多用自己的語言,應當用規范的學科語言答題。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