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以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許多弊端,教師死板說教,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參與意識不強,課堂上甚至出現學生各行其事,教師閉目講學的“怪現象”。而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的試行為我們改善原有政治教學中的弊端提供了機遇。但是,新課改已經試行多年,反思當前高中政治課教學存在著以下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在一些公開課、優質課、評比課中存在著以吸引和滿足學生感官刺激為目標的教學傾向;二是日常教學中考分至上的教學思想仍然大行其道。這兩種傾向值得廣大一線教師警惕。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地說教,學生們無動于衷;教師對政治概念刻板生硬地傳輸,缺乏生氣,不給學生留主動學習和消化的時間,導致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對政治課程根本不感興趣。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徹底打破封閉、單調、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筆者認為,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教學策略要與教師的教學風格相對應
不同教師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對同一教學目標也會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才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既讓教師自身得到成長,也使學生得到發展,以杜絕“東施效顰”。同時,教學策略對學生來講,要有一定的不適應性和挑戰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渴望成功的欲望。
二 結合時事,生動演繹政治概念
政治課是一門實時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政治與經濟相互作用,貫穿人類經濟社會的歷史與現實。結合時事的政治教育可以生動演繹政治課程中的一些基本觀點和原理,讓原本刻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學豐富而生動,易于高中生理解和吸收。
例如,2004年的大頭娃娃事件、海爾集團被世界品牌實驗室評為“世界具有影響力的100品牌之一”事件,都可以與必修一《經濟生活》中的相關理論觀點相聯系。只要用心留意,這些具有時代性的例子比比皆是。與此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輕松愉快地形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樸素真理不是漂亮的空話,而應成為教學行動的指南。
三 實施開放式教學,將學生變為課堂的主體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早已被學生厭煩,理應被淘汰,因此政治教師必須探索并采用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方式,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魅力。
四 質疑導思,激活思維
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顯的道理,但學生卻未真正領會。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于“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既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講到《政治生活》中“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是否允許信教”的問題;當講到《經濟生活》中“我國經濟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讓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師則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五 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多媒體能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眾多信息集于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力。因此在教學中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盡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并運用于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得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通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通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避免了生澀與呆板,達到了使學生活學活用知識的目的。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新課改下,思想政治教學模式要有創新,就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業務能力。我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師,通過教學研討等形式,促進專業成長,在反思中不斷探索創新,力爭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邁上新的臺階。同時,在實際教學時面對眾多的教學策略,教師決不能相信有一勞永逸的百驗靈丹,而應該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依據教學設施、自身及學生特點加以分析、選擇,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思考,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