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經濟時代的發展,對適合這個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為更好地推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這一活動,我們的基礎教育的課程一直在不斷地改革中。在新課改的理念下,穩態與環境模塊開始在教學中較多運用,對其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推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穩態 環境模塊 教學建議 價值地位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141-01
在經濟及科技的影響下,我們所面對的社會發生著變化,如果我們不想被社會所淘汰,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新課改是為了培養更多的能夠促進帶動我國更好發展的棟梁。在這一基礎理念下,進行穩態與環境模塊教學的改革發展。
一 穩態與環境模塊及其價值和地位
第一,穩態與環境模塊。教育部于2003年頒布了關于普通高中的生物課程標準的實驗規定,規定了“穩態與環境”是高中的生物學課程中的三個必修的模塊之一。
穩態,這一概念的最初來源是生理學。生理學上的定義是把可以維持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使其呈現相對恒定不變的狀態,這就是穩態。穩態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由生物體內所存在的各種的調節機制所達到能維持的動態平衡,一方面是在代謝的過程中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所存在的相對恒定被破壞,另一方面是指通過調節功能恢復平衡。整個集體所進行的生命活動是在穩態不斷被破壞但又能不斷恢復的過程中實現維持并進行。而這些穩態恒定狀態的呈現,是在環境中進行的。
穩態與環境模塊,一是個體的水平生命活動所進行的調節;二是作為群體的水平上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具體的內容:植物所進行的本身激素調節、動物的生命活動過程中的調節、人體的內環境以及穩態、群落和種群、生態環境、生態系統的保護。
第二,穩態與環境模塊的價值和地位。作為高中生物課程的必修三大模塊之一,穩態與環境模塊有其本身的價值和地位。
這個模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學。在對其學習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對我們的生命規律和生命現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群體和個體水平認識生命系統的內部調節機制包括與環境的關系。這決定了我們的生命系統一直處于不斷運動的變化狀態。只有生命系統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動態的變化,才能讓我們的系統正常運轉。也就是說,作為生命系統獨立存在的必要條件,就是維持生命系統的穩定狀態。穩態的維持要通過動物以及植物的本身生命活動進行調節,在群體水平上是生態系統所進行的自動調節。通過對穩態與環境模塊的學習,這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的應用十分有益。人體的很多疾病產生,都是因為內環境穩態失衡。對這個模塊的了解,能更好指導人們生產生活,讓人類的經濟生產活動和生產活動都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理解生命活動本身的本質及其規律,穩態與環境模塊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通過對穩態與環境模塊的深入了解,我們明白了環境與生物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這有利于人們更好地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對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學生對科學方法有了更全面的領悟,有效地領悟了學習系統分析方法、建立模型的學習方法以及取樣調查的分析方法。
二 穩態與環境模塊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教學措施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模塊的意義,更好地運用這個模塊作用于生產生活。關于模塊教學,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第一,對穩態和環境模塊進行有關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教學,教師多組織學生開展相關方面的活動,通過活動來了解個體水平方面的調節和穩態,這些內容較抽象,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教授概念和原理,并不能達到學生高效理解利用的效果。可適當開展一些討論活動,或進行模型教學,通過資料分析這些活動,讓學生能夠獲得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第二,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對科學的方法進行領悟,在本模塊中有關的科學方法是:系統性分析方法、建模型式方式、進行取樣調查的方法和實驗的方法等。這些方法能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到主動尋找知識,深化學生對這一知識的了解以及有效運用。
第三,準確把握科學、技術及社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對其進行教育。這個模塊中存在著個體水平的穩態與環境模塊的內容和群體水平的穩態與環境模塊的內容,這些與我們的生活和生產的實踐都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在教授學生這個模塊時,應鼓勵學生去做調查和進行資料的搜集,對我們的科學、技術以及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有更深入的認識。
三 結束語
穩態與環境模塊是相當具有價值和意義的,在我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進行有效的教學工作,讓這個模塊的學習能夠深入到學生的觀念中,并對社會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意義,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譚永平.人教版高中《生物3:穩態與環境》常見問題解答[J].中學生物教學,2007(6)
[2]薛景艷.高中生物學案設計的理論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