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的導入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和階段設計,巧妙的新課導入,能夠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能愉快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關鍵詞】初中化學 課堂 導入 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146-01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而且有助于穩定教師的情緒,增強上好一堂課的信心,能為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化學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導入環節,在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初步探索出以下幾種有效的新課導入方法。
一 質疑導入法
學起于疑。在教學中,教師的“導”就是為了讓學生能盡快從課間“熱鬧”的氣氛進入學習狀態,所以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來上課,結合本節課的目標、要求來“導”。例如,“常見的鹽”一節的導入可做如下設計:“大家知道,純堿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鈉,它屬于鹽類,可為什么它的名字中有一個堿字?它的溶液是顯堿性的嗎?如果其溶液顯堿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這節課,我們就要搞清這些問題。”接著,教師通過實驗和講解,展開教學活動,學生思維積極,注意力集中,學習的主動性大增。
二 化學魔術導入
借用化學魔術引入新課,可增添課堂的趣味,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讓學生的精力迅速高度集中,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如,在講解“燃燒的條件”時可以做“水中火光”。在燒杯中放入10克氯酸鉀晶體,慢慢注入100毫升水,再用鑷子夾取2~3塊綠豆大的白磷放在氯酸鉀晶體中間。然后用移液管吸取濃硫酸2毫升注到氯酸鉀和白磷的交界處。這時白磷燃燒,發出火光,就把學生的興趣“導”到這節課的內容上了。
三 演示實驗導入
化學以實驗為基礎,化學實驗課是學生非常喜歡的課程,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實驗室制取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實驗等都具有很強的可比性,在學完這些內容后,在復習時可以再演示一遍,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這些內容,且無形中也學到了一種好的學習和研究方法——對比法。
四 化學故事導入法
初中生都喜歡聽故事,故事對學生有著特殊的吸引力。教師如果結合化學教學把講課內容故事化,一定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由感性進入理性,要認識理性的教學內容并能從故事中得到啟發,把學生的興趣引入課堂。如教學“二氧化碳的性質”時可以導入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尼斯湖慘案的一組寫實鏡頭:展現在人們眼前的竟是滿目的死尸、斃命的牛羊。山村的生機蕩滌殆盡,就連晨光也好像失去了光澤,生靈在此已不復存在,真是慘絕人寰,令人震驚。禍不單行,同在喀麥隆,更大的不幸在瑪瑙湖畔發生了,對此人們不禁要問,作惡多端的兇手是誰?法網難逃,兇手終于“捉拿歸案”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兇手竟是人們熟知的二氧化碳氣體。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二氧化碳何以如此猖狂?又何以致人畜于死地?請同學們認真學好本節課自然就明白了。這樣,學生的求知欲被點燃了,學習效果自然倍增。
五 創設情境導入法
情境導入法就是利用語言、設備、環境、活動、音樂、繪畫等各種手段,制造一種符合教學需要的情境,以激發學生興趣,誘發思維,使學生處于積極學習狀態的技法。例如在教學“常見的酸和堿”時,可導入這樣的情境:意大利西西里島有一個湖,湖底有兩口泉眼噴出了強酸,因而整個湖的湖水變成了腐蝕性極強的“酸水”,酸的濃度很大。這種酸濃度很大的湖水,可以殺死一切生命,因此有人又叫它死湖。前蘇聯烏拉爾有一個湖,湖水含有咸味。原來這里的水含有堿和氯化鈉。若洗衣服,只要將衣服浸在水里揉搓,不必用洗滌劑便能洗得很干凈。
六 謎語導入法
中學生都喜歡猜謎語,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適當地用謎語來導入新課,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如在學習“物質構成的奧妙”一節時,教師請同學們來猜幾個謎語:下畢圍棋,父母出門,賈政訊寶玉等,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說出謎底。我很自然在黑板上板書這節要講授的內容。如在學習一氧化碳的性質時,我出了這樣一個謎語讓學生們猜:組成個半圓,點火冒藍煙。追捕無蹤影,殺人不見血。如在教學“碳和碳的化合物”時可以這樣導入:大哥硬度最大,老二層層軟滑,三弟面貌多變。學生興趣盎然,頭腦中產生了問號,迫不及待要解開這個迷,從而促使學生的求知熱情高漲,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在這種愉悅、興奮的狀態中教學效果較好。
總之,教無定法,導之有法。新課導入也是一樣,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適當地變換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置于情緒高昂、興趣濃厚的特定情境之中,處于最佳心理狀態,撞擊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結果。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