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在我國教育改革過程中,教育教學對學生的影響尤為重要。通過小學體育的教學,可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結合《中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得到身體鍛煉、心理健康、體育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提升,以符合新課標中“以學定教”體系的要求,通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實現優化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體育 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155-01
小組合作學習是逐漸轉變教師對體育教學“以教定學”理念的革新,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構建一種獨特、新穎、設計性的合作型的探究式課堂,注重學生的學習、參與和交流,強調“以生為本”的理念,教師盡可能地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
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第一,促進合作進取。從普通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其本質上的區別:學生通過小組性質的合作參與學習、討論與鍛煉,逐漸地養成了體育精神,彼此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集思廣益。對于體育知識的解讀與體育項目的實踐鍛煉,往往通過自主化的小組合作學習、同學之間的學習與相互指導,其作用大于教師的主觀教學。
第二,激發學生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注重教學內容與教程的完成度,其往往忽略了學生對于教學內容與體育鍛煉的興趣,課堂上并未取得有效地體育教學。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對崇尚自由、個性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正向的舉措,讓其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體育知識與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
二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以籃球教學為例,每一節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都應以學生對于體育知識與項目的熟悉度為根本,對比學情進行分組,保證每組的學習綜合水平相似。
第一,運動前教學。教師應當讓學生在進行體育課活動前做熱身操,保證在之后的運動中不會出現學生肌肉、肌腱、韌帶等受傷情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體育運動。此外,教師應當對于籃球知識與基礎的一些運用技能進行正確的展示,讓學生能夠明白其中的原理。
第二,小組自由活動。教師結合分組,按照對應數量的籃球場籃筐,進行小組性質的自由活動。教師在向學生說明自由活動內容后,讓每組中具有基礎籃球水平的小組長來協助管理與指導小組成員,教師則從中進行適當的講解與鼓勵,讓學生堅持自由活動的鍛煉。
第三,趣味游戲性投籃。由于小學生往往由于力量、身高、技能掌握的情況等關系,不能用正規化的投籃姿勢進行投籃。結合這些因素,教師采取幾種適合小學生的非正確性投籃方式,以及著重展示正確的投籃姿勢,讓學生具有深刻的感官認識。在趣味游戲性投籃比賽中,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本質被凸顯得一覽無遺。實現學生之間相互探討與研究,促進創新性思想的形成,通過投籃技能的相互學習與幫助,讓學生具備奧林匹克精神中的合作、創新、堅持不懈的精神。
第四,課后總結與課外實踐。在結束整體的籃球活動課后,教師用簡短的時間總結此次的結果,盡量用鼓勵的話語去評價每組學生的表現,以及再次重申籃球在體育鍛煉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用“趁熱打鐵”的理念,布置學生自發地研究一些新穎的投籃方式,下次籃球課上進行展示,從而能夠讓學生們在平時也注重對籃球的關注,以提高學生體育學習與鍛煉的興趣。
三 案例分析
第一,重視實踐性。《中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體育教學注重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參與體育鍛煉與運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為他們營造一個趣味、積極向上的體育教學環境,讓他們能夠自主合作學習,逐漸地增加其體育興趣。
第二,重視自主性。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更多是以小組學生為自主學習單位,其本身從旁加以正確輔導;更多是以學生為本,促進其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們能夠自主地合作學習,參與教師所制定的訓練內容,讓“以學定教”的教育體系得以充分體現。
第三,重視興趣性。設計新穎的話題和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們能夠表現出積極的參與感與濃厚的興趣,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才能實現。只有當小組學生對籃球感興趣,才能實現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現實意義:強健體魄,健康心理,創新思想,堅持不懈的養成,從而實現激發學生對于體育學習與鍛煉的興趣。
四 總結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其教學意義是不僅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中進步、探索、自主學習知識與鍛煉,更重要的是加強學生之間的彼此合作、信任、團結;其現實意義是解決當前我國小學生不愛運動、過于肥胖、體制較差等負面問題,從而實現全國體育運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金岳鳳.小組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5
[2]李民永.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