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它不僅能使學生掌握一些科學知識,而且還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愛科學、愛勞動的教育,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克服困難、銳意創新的良好思想品德。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努力挖掘教材內容的德育因素,充分發揮自然學科的德育功能尤為重要。
科學課程標準中確定的學科課三維目標“科學知識、科學探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非常明確地提出了要在科學課中滲透思想教育。但是小學科學課不像思想品德課一樣,會提出明確的道德目標,它的道德思想蘊藏在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整個教程中。因此,科學課中具體如何滲透實施思想教育,怎樣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教育內涵,使科學知識的傳授與德育教育相互結合非常關鍵。經過多年的實踐,筆者認為加強科學課中的德育教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第一,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在備課時,要努力做到挖掘教材,揭示“知識點”和“德育點”的內在聯系,在教學中把二者結合起來,同步進行。如講《養蠶》一課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向學生介紹我國是世界上利用蠶絲最早的國家,為人類利用生物資源開創了先例。公元前2世紀,我國的絲和絲織品就開始運往西亞和歐洲各國。在講《磁鐵》、《紙》、《鞭炮》等課時,向學生說明指南針、造紙術、火藥都是我國古代的發明,有的發明早于世界其他國家幾千年。通過多種手段向學生滲透愛國思想,能夠起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作用。
第二,進行科學自然觀的啟蒙。教育充分利用自然科學內容的多樣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進行科學自然觀的啟蒙教育。通過教學有關水、空氣、動物、植物、地球和宇宙等知識,讓學生感知自然界是由物質構成的;通過指導學生做各種觀察記錄,使學生領悟到自然界中的物質都在永恒變化著,并且變化是有條件的,使學生對淺顯的唯物辯證思想有初步的了解。
第三,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在自然教學中,要通過大量的觀察與實驗,造就一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德育環境。要抓住學生思想的閃光點,向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教育,形成科學求實的學風。在自然課的教學中,有很多的觀察或實驗,由于受到非本質因素的影響而使學生產生誤解。因此,應特別注意教育學生要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
第四,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在現實的學校教育中,學校依然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勞動教育被剝奪、被忽視的現象,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受到過度的“呵護”,而家長的不良教育也導致了勞動教育的缺失,使孩子的勞動觀念淡薄,勞動習慣和勞動能力也變差,從而使孩子的人格形成受到影響。因此,更深刻地認識勞動教育的本質,從單純地傳授勞動技能為主要目的的教育,切實地轉到以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上來,要讓學生親歷研究過程,主動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從而全面培養小學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第五,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培養一個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基本條件。小學科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當然對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良好的習慣必須從小培養,而且良好的行為習慣來源于生活細節,只要老師善于利用教學中的各個細節,從點滴入手,對學生進行反復的訓練,良好習慣的形成自然水到渠成。例如,在科學教學中,我時刻注意指出、糾正學生的不良坐姿、站相;教育他們愛護循環使用的教材;教育他們收發作業都要有秩序、講方法;到實驗室上課讓班干部帶隊過去,且要求做到輕聲、慢步,進入教室要做到“快、靜、齊”,適時提醒他們做好保潔工作,要求每次上完課室內外要清潔如初,這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 寓德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
第一,以生命世界為例,教材中就有多處涉及德育活動。比如三年級上冊《植物》單元中第三課“大樹和小草”,最好選擇修剪下來的植物枝條和田間地頭的狗尾草來觀察,第五課“植物的葉”中動員學生在校園里撿拾落葉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設計和實踐活動。
第二,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量做到教學活動前有德育先行意識,先要設計一些問題或活動,提供機會讓學生體驗;教學活動中重視德育活動,另外,在教學語言上、教學情境中也能滲透一些觀點;教學活動結束后要討論和反思,爭取在下次或以后的活動中做得更好。
三 放寬視野,關注課程標準,為的是能有源頭活水
在每一堂課中嘗試自己的想法,以實際行動震撼學生,掀起學生心中的波瀾,或者感動學生,激起學生心田的陣陣漣漪。在與學生更多接觸的課外活動中踐行,進行德育而不留痕跡,追求高效而不走過場。我們不僅希望小學生能了解較多的科學知識,還要使他們在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等方面有所進步,我們力爭讓學生養成實事求是、認真細致、追求新知、與人合作、嚴謹踏實、勤奮努力、熱情自信、有高度責任感、尊重事實和證據、求異求新等優秀品質,為他們以后的幸福人生和快樂生活奠基。
總之,科學課教學中的思想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只有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學中的教育因素,采取課內外相結合,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把德育和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進行思想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