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代教育來說,教育的本質是鼓勵和激勵,因為在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被肯定和認同的。在班級管理中實施激勵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同時也是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途徑。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普遍是典型的“90后”,由于成長環境的特殊性,養成了他們多元化的價值觀和他們在追求人生價值時強烈的主體意識。因此,對于這樣的學生組成的班集體,更需要教師通過實施激勵教育來加強班級的管理,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 促進班級團結奮進離不開制度的激勵
對于學生來說,對他們影響最大、最直接的環境就是班級,一個好的班集體不僅能帶動學生的學習,更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使學生不斷地積極向上。
第一,巧用班訓、班級格言激勵。班訓就像人生信條一樣,有了它,學生便有了奮斗的目標和希望。因此,我班的班訓是:為人如立山千仞,為學如海納百川。它的意思是做人要像高山聳立,堂堂正正,昂首挺胸;學習要像大海善于包容,兼收并蓄,方能成才。其目的在于深化學生的思想,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一名優秀的高中生。
我班的格言是:比學習,勤問靜思、博學篤志;比紀律,以德為備、嚴于律己;比衛生,窗明幾凈、一塵不染;比出操,整齊劃一、氣勢如虹。并將它做成條幅懸于教室的墻上,這樣不僅能隨時激勵學生,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班級氛圍。
第二,利用班級公約激勵。提到班級公約,我們想到了著名的天津南開中學,因為這個中學就是依靠良好的班級公約,為社會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班級公約強大的教育作用。因此,筆者依據南開中學的《容止格言》,和學生共同討論出了屬于自己的班級公約。通過班級公約來規范學生行為,激勵學生進步。同時也為同學們建立起一套競爭機制,讓學生在學習中既能感受到適當的壓力,又能產生充足的動力,從而促進班級的健康發展。
二 建立有特色的班級環境離不開活動的激勵
職業高中的學生很容易出現焦慮、煩躁和厭學的情緒,對于這時候的他們來說,特別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而開展良好的班級活動不僅能有效緩解同學們的負面情緒,也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第一,抓住時機。有經驗的班主任都會有這樣一個認識,即班級活動是班級建設的命脈。而讓班級活動發揮有效作用的關鍵在于抓住活動開展的時機并把握好活動的主題。教育家斯賓塞曾說:“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一直認為快樂的方法和氣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因此,只要教師認真做好以上幾點,就一定能讓學生們體會到活動的快樂和教育的深刻。
第二,不拘形式。在實際的活動開展中,我們時常會發現一些教師忽視了活動的本質,片面追求活動的字面含義,使學生在各種條款和限制中失去了活動的興趣。筆者看來,活動并不是僅限這兩個字本身的,而是對學生的教育起著積極作用且不拘泥于形式的。因此,活動強調的是增長學生的見識并提高學生的能力,且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具體開展出來可以表現為小組活動、社團活動、自由結合活動等。這樣不僅實現了教育的提升,也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
三 打造高品位的班級環境離不開人格魅力的激勵
在班級管理中,人格魅力激勵主要是指教師對于學生人格魅力的影響,即在師生的交往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產生的號召力和親和力,從而使學生從根本上認同、尊重、敬愛老師。一個沒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管理不好班級的。因此,奉行中國的教育古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借此引導班級的健康成長。
第一,轉變觀念。每個教師在內心都有這樣一個疑惑,即為什么學生不能把自己當朋友來相處呢?其實只要換位思考就能知道:如果自己是學生,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告訴老師嗎?什么情況下自己才能和教師沒隔閡地交流呢?學生往往把自己看成一個孤立的個體,因為認為教師理解不了自己,所以便不愿意與教師交流。這時候,教師且不可強行為之,而是應該走入學生的世界,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從觀念上轉變自己的觀點和地位,從而拉進與學生的距離。
第二,奉獻愛心。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處,首先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只有教師自己擁有一顆對班級工作的熱愛之心、對學生的奉獻之心,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就是因為人所擁有的復雜的情感,教師要想搞好與學生的關系,首先要理解學生的情感。因此,我認為教師對學生愛心的發現可以集中到傾聽、理解、尊重、交流上。只要教師真正做到這幾點,就能讓自己產生一份對學生的濃濃的愛,從根本上溫暖學生的心,從而讓學生將教師當成朋友,實現師生間的和諧相處。
第三,寬容理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和理解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尊重和美德,更是一種博大的胸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學生犯錯在所難免,但如果我們不懂得寬容和理解,而是一味地追究責任、怨恨批評,那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過錯造成的損失,還將失去一部分學生的“民心”,全國優秀班主任張萬祥就說過:“我們寬容的是學生的過去,而理解得到的卻是學生整個的未來”。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不僅需要教師的能力、耐心、細致程度,更需要教師對學生濃濃的愛。而激勵教育就是通過傳播愛,讓學生在愛中成就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