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探討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校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也關系到學校在市場經濟中的生存和發展。本文通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對策,旨在促進大學生的就業,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就業指導 結合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5-0031-02
隨著我國高校不斷擴招,“精英教育”已經轉向“大眾教育”,在校學生數量的急劇增多使得畢業生的就業難度不斷加大。研究發現,高校畢業生普遍缺乏就業技巧,不具備抗挫折的心理素質,面對社會競爭壓力,出現了自卑、退縮、厭世等心理問題,這些現實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視就業指導已成為困擾各高校并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高校應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就業指導緊密結合起來,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就業的切入點和支柱,開創高校學生工作新局面。
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就業指導中的作用
胡錦濤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十八大報告中,我黨為當代大學生和其他未就業社會人員的就業出臺了新方法,強調了公平正義,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新任務。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就業指導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有力著力點,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充分結合,幫助學生解決困惑,加強職業素質訓練,充分做好就業準備。
1.為就業工作提供指導思想
當前,社會對高校的畢業生不僅要求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好的實踐能力,還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這就要求,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由傳統的就業技能指導轉向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的培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占有主導地位,它和樹立大學生的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息息相關。因此,高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水平,調節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確立合理的就業目標,促使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社會,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從而踏踏實實工作,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2.能進一步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近年來,我國畢業生人數的急劇增長,大學生就業壓力逐年增大,就業成為大學生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涉及范圍廣、方向多,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誘發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以就業問題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能使思想政治理論深入淺出,達到以人為本的目的,能為大學生所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把就業指導作為新的載體和工作重點,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突出人性化的引導教育,這對構建美好校園、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工作結合存在的問題
1.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地結合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實踐中常常脫節,具體表現在:一是在經濟體制的影響下,高校的教育趨向于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樣就不可避免地使大學生出現社會責任感弱、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個性,不懂得感恩學校、回饋社會、奉獻自我;二是在相當一部分的高校中,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老師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而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又不擅長就業指導,這樣也就在無形中使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實踐中脫節,不能將兩者進行很好的融合。
2.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針對性不強
縱觀近年來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的情況及效果,學生普遍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教育沒有有效結合,無法做到有效的理論聯系實際。具體表現在:一是高校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講授、專題講座、專家報告等形式來開展的,往往忽視個性化的指導,忽略學生的差異性,不能真正貼近大學生的實際;二是高校的就業指導大多是在學生大四時開展,正是學生畢業答辯與找工作的階段,此時的就業指導只是傳授淺層的知識,沒有達到對畢業生深入教育的目的。
3.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落后
高校就業指導大多采取傳統的教育模式,沒有與時俱進、創新方法,使得教育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在課堂上,只注重傳授就業技巧、形勢政策知識,忽視了大學生的就業觀、擇業觀、人生觀的培養,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是很少涉及,這樣使得大學生就業能力不強。教學方式也非常簡單。很多高校主要以課堂講授、講座為主,依舊是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育,很少讓學生走入社會,更談不上主動聯系用人單位,讓學生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三 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有機結合的途徑
1.實現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
很多高校在大四時才開設就業指導課,傳授就業的基礎知識,往往沒有起到深入的引導作用。鑒于此,高校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整個就業指導教育,改變傳統的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短暫性問題,以此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從大一開始,學校安排具有就業指導師資格的專業教師實施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從低年級起傳授就業形勢、職業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具有全面的就業能力,能快速地從學校向社會過渡。各學院(系)要指定專職輔導員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利用私下時間積極找學生談話,摸索出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就業引導教育。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實踐的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的一項核心工作,不僅要采取課題教學,更要注重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體系,是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它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職業規劃大賽、簡歷設計大賽、模擬面試大賽等就業實踐活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穩步推進就業教育;(2)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期間參加支農、支教、幫困等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去體驗國情,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3)積極邀請職業指導專家、企業人力資源招聘專家到校講座,讓學生了解社會的需求,對比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為踏入社會做好充足準備。
3.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找工作、踏入社會時會遇到很多挫折,造成自身心理壓力過大,甚至產生自卑、厭世、仇恨等心理問題,這就要求高校在進行就業教育時,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重視誠信和團隊教育。要幫助畢業生樹立誠信的觀念和合作的精神,培養畢業生誠實守信和團結協作的良好品格,使得畢業生能夠在今后的職業道路越走越順。其次,對畢業生進行抗挫教育。通過開展心理調適技能的培訓,引導大學生自我調節,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讓大學生明白挫折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怎樣面對挫折、戰勝困難、調整心態。最后,注重安全和法制教育。高校關注大學生的學習、就業、思想問題,往往忽視法律法規教育,致使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在以后的就業工作中,難免會出現違法亂紀的現象。因此,高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普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畢業生自我約束的同時也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4.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的一項核心工作,要想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和業務素質。高校應高度重視就業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隊伍的就業業務和思想政治素質培養,打造一支思想過硬、樂于奉獻、工作踏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1)增強隊伍使命感和責任感。高校要積極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方針、政策,讓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認識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了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榮譽感和責任感;(2)促進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高校應提供更多的專業培訓、學術會議等學習機會,使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進就業指導工作,使得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錢偉.充分發揮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教育功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
[2]劉鴻宇.就業指導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J].林區教學,2005(2):11
[3]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