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警部隊官兵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擔負著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神圣使命,訓練任務重、工作壓力大,長期處于高強度的應激狀態,心理問題不容忽視。因此,要幫助他們調節情緒、排除壓力、撫慰創傷、做好心理教育與疏導工作,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武警官兵 心理教育 疏導
【中圖分類號】E0-0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5-0200-02
健康的心理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武警官兵始終戰斗在執勤處突的第一線,政治敏銳性強、工作標準高,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要幫助他們調節情緒、排除壓力、撫慰創傷、做好心理教育與疏導工作,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 扎實搞好心理測試和咨詢工作,增強心理教育疏導工作的預見性
及時掌握戰士的心理動態對實現部隊高度穩定,完成好各項任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在“摸”上下工夫
“摸”就是摸清戰士的心理狀況。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聘請醫學院有關技術人員協助中隊采用艾森克問卷、卡氏十六種人等方法,結合當前形勢和官兵思想實際,對全體人員的心理狀況和心理趨向進行問卷和試驗測試。同時,針對測試的結果做好咨詢工作,做到對每名官兵的心理狀況有準確的認定。
2.在“排”上下工夫
“排”就是通過看、聽、問,及時發現心理有波動的官兵???,就是工作看情緒,活動看興趣,走路看神態,吃飯看飯量,睡覺看狀態、接受任務看態度;聽,就是學習討論聽發言,日常生活聽言談舉止,點名答到聽聲音;問,就是日常交往問一問、“三互、雙四一”活動開展情況問一問。采取“兩三百米散散步,兩三個人聊聊天,兩三分鐘明明理,兩三句話寬寬心”的靈活形式結合心理測試的結果,運用分類排隊的辦法,把戰士分為放心、基本放心、不放心三類。特別是針對性情暴躁、情緒不穩定、心理承受力弱的戰士要多關心、多幫助,盡量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如為家在災區的同志捐款捐物,組織奉獻愛心活動;對考學落榜的考生及時做好思想工作,掃除他們的心理陰霾,使他們在溫馨的環境中激發獻身警營的工作熱情。
3.在“盯”上下工夫
“盯”就是為全體戰士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進行全程跟蹤。在對每個戰士心理測試和認定的基礎上,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他們日常心理變化情況和官兵的思想情況及時記錄歸檔。同時,還要根據戰士們的不同閱歷、社會生活環境和動態心理變化,做到分門別類,從中找出帶有規律性的個性特征進行綜合分析認定和記錄檔案,這樣就為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教育疏導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二 扎實搞好心理專題教育工作,增強心理教育疏導工作的時效性
專題教育是做好心理工作的基礎,堅持把學習作為解決不懂不會的有效途徑,也是做好一人一事的重要方法,在專題教育學習中注重把握一個“活”字。
1.規范教育程序,用活三個環節
首先,做到精心細致備課,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在專題教育備課時,堅持深入到群眾周圍,采取問卷調查、座談了解等形式摸清戰士有何困惑,期望值是什么,找準問題結癥,對癥下藥。針對他們的需求和心理變化特點,積極收集素材撰寫授課提綱。其次,做到多種形式授課,突出教育的靈活性。分別為:(1)思想交流式授課,教育者以平等的態度,把自己置身于被教育者之中,既講自己的觀點也請大家談看法,使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產生心靈溝通和思想共鳴;(2)專題討論式授課,在授課中緊緊抓住官兵普遍關注的問題,如舟曲災害、戰士考學等熱點問題,充分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文化程度高、認識問題深的戰士授課,暢談學習體會;(3)知識啟發式授課,在講課之前,做好心理思考題,讓戰士輪流上臺講,正確的思想可以講,錯誤的觀念也可以說,最后結合大家的發言,進行綜合輔導,肯定正確的,糾正錯誤的,不僅增強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拓寬了戰士的知識面。再次,提高討論質量,深化教育的實效性。在討論中,針對戰士在討論發言中容易出現“卡殼”、“跑題”的現象,采取“實話實說”、“一事一議”、“官兵對話”、“熱點辯論”等方法,使戰士有話說、會說話。在心理教育討論中,平時不愛說話、性格孤僻、心里閉塞的戰士通過參加面對面的開導,認識到只有和戰友敞開心扉,多交流、勤溝通,才能被戰友接納。
2.增強教育效果,搞活教育形式
在學習方法上,采取集中授課與個人自學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干部輔導與士兵登臺相結合、分層輔導與結對幫帶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活躍了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習熱情。根據不同層次的官兵,利用“三互”等有效載體,將各個層次的官兵合理搭配,結成幫帶對子,使官兵之間真正地幫起來、學起來、教起來。在氛圍造勢上,鼓勵官兵辦心理知識板報、心理知識櫥窗、舉辦心理知識競賽和讀書演講等。針對有的戰士有困難不好意思講、不敢說的情況,及時安裝“悄悄話信箱”,指定專人定時開啟,了解官兵難言之隱,解除其心理疑惑。
3.用好“三個借助”,盤活教育資源
為增強心理教育的感染力,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努力拓寬教育渠道,用“三個借助”促進教育效果。借助警地聯教機制,拓寬教育渠道。邀請公安局領導、大學心理專家定期到中隊授課,對疑難問題現場解答,使廣大官兵
進一步認清了開展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借助傳媒信息作用,豐富教育內容。每天堅持做到“兩個一”,即:每天瀏覽一次總隊政工心理信息網,學習借鑒兄弟單位開展教育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并將重要的材料及時下載;每天利用一個小時學習《人民武警報》等報刊關于心理知識方面先進經驗和評論文章,并做好筆記。借助兄弟單位經驗,搞好教育指導。為便于官兵學習掌握心理知識,可以借助兄弟單位好的經驗做法,查找有關資料,編印心理知識應知應會題,并摘錄各級領導的有關心理講話要點,裝訂成冊,發給全體官兵。對上級下發的各類通知、簡報,應及時組織傳達學習,全面把握上級的指示精神,指導好中隊的學習教育。
三 扎實搞好心理培訓和調適工作,增強心理教育疏導工作的自覺性
注重在營造良好的心理空間、健康的生活環境,搞好心理知識培訓上下工夫,構筑起預防心理問題的“防護墻”。
1.搞好“思想互助”,營造寬松心理空間
心與心的交流,有助于減輕心理壓力,利用心理溝通和交流的原理,組織開展 “有話向干部講,有問題向干部說”、“互說心里話活動”,相互傾訴心中的苦悶、憂郁。思想互助能夠使每個戰士以積極的心態對人、對事、對己。戰士需要別人的支持和鼓勵,尤其是遇到挫折時都有尋求幫助的愿望。開展互助活動就是要讓他們廣泛參與、主動投入,彼此給予積極的鼓勵,幫助個別人戰勝挫折、放下包袱、走出陰影、從而產生心理共鳴,實現同頻共振。
2.開辟“綠色通道”,創造舒心工作環境
戰士遠離家鄉、年齡普遍較小,家庭實際困難較多可能導致心理“負重”。作為干部,只有以兄長情、父母愛時時刻刻關心他們,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創造一個寬松的工作環境,才能更好地使他們完成好以執勤處突為中心的各項任務。首先,知心熱線“熱”起來。通過與心理咨詢員或他人傾訴、書寫日記、電話溝通等多種方式,使有心理問題的戰士以合理的方式把壓抑的情緒傾訴或表達出來,以減輕或消除心理壓力,穩定思想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其次,文化活動“活”起來。通過開展籃球比賽、計算機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使戰士們在活動中釋放自己的心情,轉移注意力,以樂觀的心情和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再次,和諧環境“和”起來。干部骨干公道、正派、民主地待人處事,能夠建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人際關系,事實證明,積極健康、融洽和諧的心理氛圍,對提高官兵控制和解決不良心理的能力、鞏固心理教育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開辦“知識講堂”,普及心理衛生知識
組織干部骨干系統學習《普遍心理學》、《行為心理學》、《思想工作心理學》、《軍人心理咨詢》等書籍,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調整看問題的角度,學會心理引導的基本方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根據基層官兵的實際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著易學易懂的原則,開辟“心理信箱”、“心理知識窗”等專欄,舉辦心理知識專題講座,觀看心理衛生知識光盤等方法,介紹和宣傳心理衛生常識。在此基礎上,緊密結合部隊的實際情況和官兵的心理特點,研究制定軍人心理健康的標準,讓戰士們了解什么樣的心理狀態才是健康的心理。即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有接受現實的觀念、有健康穩定的個性,使大家熟悉、掌握心理衛生知識。
參考文獻
[1]汪瑞.心理干預對高原官兵心理及人格特征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19)
[2]李宋.如何保障官兵的心理健康[J].政工學刊,2002(3)
[3]寧淑娥、潘杰、孫祥敏.心理干預對軍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6(1)
[4]王家同.軍人心理障礙的特點與評估方法[J].人民軍醫,2005(3)
[5]夏素明.新兵心理健康狀況測評及相關因素分析[J].人民軍醫,2008(10)
[6]張榮杰.基層部隊官兵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人民軍醫,2009(8)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