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是職業教育行政和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領域。本文對職業院校學生的現狀和特點等進行了歸納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管理策略。
【關鍵詞】職業院校 學生管理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5-0037-02
學生管理是學校教育教學正常開展的保證。缺乏秩序的群體,任何事情都無法高效率完成。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管理好學生,課堂教學才能保證質量,實習實訓才能順利開展,日常生活才能正常進行。
一 職業院校學生管理的內容
1.思想管理
思想管理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端正職業思想的教育過程,包括思想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第一,理想教育。職業院校學生的理想可分為人生理想、職業理想、道德理想等多種。這其中,人生理想教育和職業理想教育是重點。
人生理想是關于人生目的、意義和追求的看法、態度和行為趨向。它在人生過程中逐漸形成,并有相對穩定性,主要內容包括:人活著有什么意義、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人有價值等,也就是人生觀。職業院校的學生是人生理想逐步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教師、班主任應抓住關鍵時期,運用多種手段使每一個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理想。
職業理想是學生對未來職業的期望。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教師、班主任應加強職業定向教育,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需求,讓學生懂得,職業只體現社會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學校應盡快幫助學生樹立做一名合格工人的理想,選擇所喜愛的專業(工種),樹立企業職工的理念,使其腳踏實地,為成為企業歡迎的高技能人才而學習。
第二,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是在特定職業范圍內特殊的道德要求,是公民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職業院校學生品德的養成應使用企業職業道德的標準予以規范,為學生到企業上崗做好準備。
社會的穩定,事業的成功,離不開法律和紀律的保障。加強法制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養成自覺遵守紀律和依法辦事的習慣,從而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以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為重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職業心理素質教育,指導學生正確
認識和處理遇到的心理行為問題,引導他們養成自尊、自信、自強、樂群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職業心理素質。
2.日常行為管理
行為管理是對學生外在行為表現進行控制的過程。職業院校學生行為管理的主要內容是使學生養成文明習慣。在日常的行為管理中可以借鑒企業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安全的“6S”管理方法,制定管理細則,將企業的現場管理辦法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從而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3.組織管理
職業院校學生管理的組織有三部分:(1)由學生處(科)負責,通過班主任管理的學生班級組織;(2)由團委管理的學生會組織;(3)專職德育課教師。
要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職業院校要選聘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身體健康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加強班主任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班主任隊伍。要加強學校共青團組織和團干部隊伍建設。各級團組織要與有關部門和學校密切配合,切實加強對職業院校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共青團組織,努力實現“校校有團委、班班有團支部”的目標。要配備專職團干部,加強對團干部的選拔、培養和使用,按照有關規定落實團干部待遇。要加強德育課教師隊伍建設。職業院校德育課教師是學校專職從事德育課教學的專業人員,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專門力量。德育課教師除應具備國家法定的教師資格外,還應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較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和從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要高度重視德育課教師培訓工作,不斷創造條件提高德育課教師思想道德修養和教育教學能力,努力培養一批職業院校德育特級、高級教師。
4.學習管理
學習管理是指通過學校各級管理工作,維護正常學習秩序,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職業院校學習管理較復雜,從學習地點分為校內學習和校外學習;從學習內容分為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從學習場所分為在教室的學習和實習工廠的學習;從教育者分為本校教師和實習單位師傅。搞好學習管理核心和重點是營造學習氛圍,形成良好學風。學風是衡量一所學校校風好壞的主要標尺,優良的學風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影響,并潛在地影響學生的當前行為和以后的發展。
5.生產勞動管理
生產勞動管理是指學生管理者通過各種形式的生產活動、勞動教育和勞動鍛煉,使學生樹立勞動觀念,養成勞動習慣。如社會的各種義務勞動、校內建設校園勞動、班級內部的打掃衛生勞動等。搞好勞動管理需要對學生做好勞動目的、勞動安全、勞動紀律、勞動質量教育,并做好勞動工具管理。
二 職業院校學生的現狀及管理策略
當今職校生的價值取向追求自我價值發展,淡化群體,強化自我,社會公德、個人道德意識淡薄,生活理想短期化、實惠化,人際交往實用化。學生相對來說,文化基礎較薄弱,不少學生在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缺陷。學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弱;獨立意識增強,自控能力較差;普遍對所學專業認識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對前途感到迷惘。
根據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要重視學生遵規守紀教育和行為規范教育,把它和知識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區分“問題學生”、普通學生和優秀學生,對這三類學生設置不同的教育目標。“問題學生”的教育重點在于嚴格的思想教育、紀律和行為準則要求。對于普通學生,除了抓思想教育外,還應在學業上重點抓專業課的學習。對優秀學生要有政策上的傾斜,選調優秀教師進行輔導。
對于大部分職校生來說,德育教育還是重中之重。學校應切實抓好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變管理學生為服務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和可塑性。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堅持家長聯系制度,重點學生跟蹤管理。
在學生評價上,積極推進評價改革。評價目標可概括為“五個引導”,即:引導學生對專業學習目標充滿信心;引導學生注重專業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發展職業能力;引導學生發展篤信誠實的職業品質;引導學生關注人與職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改革學生學業評價模式。實施完全學分制,建立起科學的學分認定制度,以學分認定系統作為載體;以“專業知識、崗位技能、職業素質”為綜合評價標準;將職業資格證書作為引導專業能力教學培訓方向和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鼓勵學生在校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獲得相關專業資格證書。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念和就業競爭力。
三 結束語
職業院校肩負著為現代化建設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的使命。德育工作者應重新審視,認清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和意義,在職業教育中科學高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從而才能培養出受社會、企業歡迎的、具有良好職業崗位綜合素養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向東、盧雙盈.職業教育學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馬慶發.中國職業教育研究新進展·2007[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畢結禮.班主任工作導航[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4]賀祖斌.職業教育管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李強.職業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6]吳瑾.對新時期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和管理問題的探討[J].中國輕工教育,2007(3)
[7]楊剛.職業中專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6)
[8]劉凱.高職院校虛實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廣東白云學院學報,2007(1)
[9]劉旭.以人為本、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07(22)
[10]張國方.學分制框架下職高生學業評價的改革探索[J].職教論壇,2007(2)
[11]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見[Z].教職成〔2010〕14號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