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業已廣泛開展,網絡已成為大學生重要的社會實踐渠道。隨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成為必要。面對這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需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平臺構建的重點,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吸引力,突出網絡平臺的實踐特色;著力化解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的難點,即正確處理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的關系和妥善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性和網絡泛意識形態性的矛盾。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網絡實踐教學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5-0056-02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我們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全面加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使網絡文化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載體。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來講,《意見》實際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和實踐的要求。目前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已成為一種常態,但對于要不要、能不能建立網絡實踐平臺,以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研究并不多,網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筆者認為,本課題的開展具有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意義。
一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的必要性
1.構建網絡實踐教學平臺是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相關社會實踐的需要
大學生是網絡世界的活躍主體,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歡不喜歡,網絡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截至2009年12月,中國網民總人數達到3.84億,占總人口比重的28.9%,其中30歲以下的網民(以青年學生為主)占網民總數的61.5%。網絡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模式等產生著廣泛深刻的影響。作為游走于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網絡社會中的大學生,他們的言行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實踐。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正是利用了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對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引導和教育。由于這種教育形式的新穎性、貼近性,大學生樂于接受,將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而構建網絡實踐教學平臺是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相關社會實踐的需要。
2.構建網絡實踐教學平臺是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經費不足、效果不理想的有效途徑
目前,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實踐教學經費不足。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評估指標的要求,以生均20元的標準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專項經費。但這筆經費既要用于課程建設又要用于師資培養,其中投入實踐教學的經費比重就很小。更何況有些高校連生均20元的最低標準都難以達到,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經費更加捉襟見肘。因而在實踐教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開展就形同虛設,只是走走過場、擺擺樣子而已,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互聯網分散式的結構、自由開放的設計原則,任何人只要擁有一臺計算機和簡單的上網設備,就可以接入互聯網瀏覽任何網站,了解社會現實,參與社會生活。這就使網絡實踐教學具有了經濟實惠的特點。而這一特點和優點使其成為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經費不足的有效途徑。
由于經費不足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如實踐教學參與率低的問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問題等,也都可以通過網絡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得到有效的解決。
3.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是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時空”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論課長期以來遭受各種“詬病”,例如,“5+2=0”現象,即在校進行五天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周末兩天的社會生活給全部顛覆,又如,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思想政治理論艱澀的問題等都可以通過網絡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得以有效解決,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全覆蓋。
二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的可能性
1.網絡的快速發展為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創造了條件
自1994年互聯網進入中國以來,近20年,國內網絡的發展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的結合在我國也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以基層的自發探索為特征的被動適應階段;以各類“紅色網站”的建設為特征的主動應戰階段;以綜合性網絡社區的發展為特征的自覺深入階段。網絡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為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創造了條件。
2.大學生對網絡的青睞為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提供了可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開始構筑起一種全新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成為主要的信息平臺與交流工具。網絡生活已成為大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內容,它包括信息采集、網上聊天、網絡游戲、BBS論壇、網上交友等。E-mail、BBS、QQ、微博、手機短信、微信,其獨特的功能和特質對網絡受眾群體的影響頗深,在青年大學生中迅速傳播,已成為一種時尚和文化。大學生“親近”網絡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實踐提供了可能。
三 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的重點
目前,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的重點應當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吸引力,突出網絡平臺的實踐特色。
1.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吸引力
只有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才能真正發揮教學的作用。為了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近些年興建了許多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但總體來看學生的興趣不大,影響力有限,難以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的吸引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了解學生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功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吸引力的有效途徑就是要了解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只有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能夠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能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大學生才會樂于參與。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的定位應該是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上網主要是了解信息,進行就業咨詢、心理咨詢、生活信息咨詢、熱點信息追蹤等,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就要實現學生生活信息上網、心理咨詢上網、制度了解上網、就業上網、熱點問題上網、講座答疑上網、黨團活動上網等。另外,針對不同的大學生群體,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如針對新生開展入學適應的幫扶工作,針對畢業生開展就業創業的指導工作,針對問題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等。
第二,針對學生困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引導功能。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時有限,學生常常感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與實際脫節。因而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要加強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緊跟形勢。要通過新聞專題、熱點評論、熱點問題討論等欄目的設置,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導到特定的方向和問題上來,以淡化學生對負面問題的興趣和關注,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要抓住國內外重大事件和國內重要節日的契機,精心推出背景材料分析,讓學生通過上網,了解世界大事、國內大事、學校大事,對學生們的疑問要正確分析、引導,澄清一些混淆是非的觀點,幫助學生明辨是非,用正面的聲音給涉世不深的年輕學生們以指導。要根據BBS中輿論形成的特點,把握好及時性與正面性相結合的原則,避免讓錯誤信息或模糊的信息成為輿論形成的信息基礎。
第三,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實效性。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實踐也應當是豐富多彩的。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吸引力就要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E-mail、BBS、QQ、博客、微信等都是大學生喜歡參與的,各類史料和新聞圖片展、Flash動畫、電視直播節目等都是大學生樂于接受的。針對部分學生喜歡網絡游戲的特點,可以開發一些紅色游戲;針對大學生關心時事的特點,可以開辟時事專欄;針對大學生熱心公益的特點,可以組建網絡環保隊伍、志愿者服務隊伍等;針對大學生喜歡刨根問底的特點,可以開展網絡調查等。
2.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實踐特色
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要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需要,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要通過讓大學生耳濡目染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這就需要讓大學生以一種參與者的身份對涉及的思想政治理論問題進行思考、實踐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必須突出實踐特色,重視學生的參與度。
四 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的難點
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構建的難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正確處理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的關系;二是妥善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性和網絡泛意識形態性的矛盾。
網絡作為一個虛擬的世界,每個網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不同的身份體驗不同的生存狀態,任意扮演和轉換自己的角色,不受傳統信息傳播模式的束縛,這為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非主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網絡技術的“去人文化”導致大學生工具理性的張揚和價值理性的式微;網絡交往的“去身體化”導致大學生自我意識膨脹;網絡社會的“去中心化”導致大學生道德相對主義盛行和無政府主義的泛濫。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四有”新人,進行網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就要加強引導。具體來說,就是要開展“凈網”行動,網絡活動實施實名制,防止微小的“擾動”產生“蝴蝶效應”,加強對網絡輿情的監管。提高大學生的網絡自我選擇能力、網絡組織能力、網絡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
網絡帶來了真正的思想多元化時代,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作用相對削弱。在網絡環境中,各類價值取向、道德取向、政治取向雜糅,個人處于海量信息之中,易被網絡中反傳統、反主流、反倫理的觀念吸引而造成行為失范,特別是西方國家借助網絡進行思想的滲透,對于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更是難以分辨其背后的真正意圖。在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實踐教學平臺的過程中,要旗幟鮮明地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唱響“主旋律”。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OL].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10/ 15/5767.htm
[2]魏雷東.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4)
[3]周嵐峰.唱響網上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4]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徐峰等.利用博客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實踐探索與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