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適應新課改的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學實效,教師不僅觀念要更新,而且角色要重新定位,新形勢下政治教師應具備五種角色意識:公關意識、廚師意識、導演意識、模特意識和老板意識。
【關鍵詞】政治教師 角色意識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5-0088-02
為了了解學生,便于進行教學改革,做到“知己知彼”,在每接到一個新班級時,筆者都要進行一次“我心中喜愛的政治教師形象”調查,結果表明:80%以上的學生認為政治教師必須有淵博的知識,能“旁征博引”,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教師的知識應讓人感到年輕,這是對知識方面的要求;90%以上的學生認為政治教師應有高度的責任心,對學生高度負責,這是對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教學方法靈活、口若懸河、談笑風生、左右逢源、揮灑自如,這是對能力的要求;能身正為范,這是對品格的要求。這些共同構成了學生對政治教師業務素質的要求。除此之外,有90%的學生希望政治教師是他們的益友,能談天說地,讓人感到和藹可親,成為他們的心理顧問、生活顧問、法律顧問……大到重大國際問題,小到最細微的生活感受,只要他們認為該問的、想問的,或者是不知向誰問的問題都能向其求助。他們對政治教師的要求是一個趨向完善人格的高標準,一個比其他學科教師高得多的要求。思想政治課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為擔負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政治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理應使思想政治課有滋有味,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政治教師自身必須有較高的素質,具備以下幾種角色意識。
一 公關意識
現在中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心靈相對比較封閉,這對于師生感情的溝通及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增加了相應的難度。政治教師怎樣才能找到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呢?筆者認為情感因素是其中之一。情感屬非智力因素,它能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政治教師必須以適當的方法,適時引導、溝通師生間的情感,彼此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才能具有高度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1.以愛動情
相傳古代的塞浦路斯島有一位年輕英俊的國王叫皮格馬利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并十分欣賞和迷戀“她”。每天都含情脈脈地凝視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無限深情的愛終于使這個象牙“少女”活了起來。這雖然只是美麗的神話,但給我們的啟示卻是如果我們的學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幫助,他們就會有所發展,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這種皮格馬利翁效應用到教學上,就是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才能信其“教”。而親的前提就是教師要施愛于學生,融洽師生關系。只有對學生滿腔熱情,充滿愛心,使學生感到教師可親、可近、可信,才有利于溝通師生感情,融洽師生關系,形成樂學氣氛。因此,政治教師的愛不僅是一種感情,又是一種手段,還是一種力量。
2.以情動情
中學生的情感十分豐富,凡是他們認為美好的、真實的、生動的事物,或者是他們特別關心的事物,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情感具有感染性,在一定條件下,教師的情感可感染學生,使學生發生同樣或與之相聯系的情感,進而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的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如筆者在講解“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知識點時,講了本校一個同學身殘志堅考上名牌大學的事例,加上聲情并茂的講述,學生的情緒自然受到了感染,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真理。
3.以行動情
情感是社會實踐的產物,讓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這是產生豐富情感的重要途徑,也是鞏固學生形成新情感的重要方式。更是學生由學習知識到思想升華的重要一步。如果把所學知識結合到實踐中去,用事實去撥動學生的心弦,抽象的會變成具體的,空洞的會變成直觀的。有時千萬句的說教甚至比不上一個真實的、有意義的真實故事。如我在講“人的價值”這一知識點時,針對少數高中生存在的“前途、前途,有錢就圖”的模糊認識,結合清明節給烈士掃墓的實踐活動,聯系本地的林大蕃、林鴻圖、肖冠槐等為解放戰爭犧牲的烈士等真實的革命故事,激發了他們的真實情感,使他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撞擊,再抓住時機,及時加以引導,這樣學生對上述知識點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膚淺到深刻,思想同時也得到了升華。
二 廚師意識
備課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好比廚師下廚,必須烹制出可供學生品嘗的“佳肴”來。對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精選材料,選好教法,選用適當的教學手段。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對教材內容重新編排
教材內容總有難易輕重之分,教師絕不可能原封不動地搬給學生,而應通過吸收、消化、綜合分析、加工提煉,對教材進行取舍,重新編排,突出對重點知識的分析、難點知識的化解、知識點內在聯系的剖析。把教材內容分解成難易層次不同的若干小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如在講宏觀調控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將它分解成:(1)什么是宏觀調控?(2)為什么要進行宏觀調控?(3)宏觀調控的手段有哪些?(4)宏觀調控對國家經濟有什么影響?(5)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宏觀調控有什么不同?這樣層層深入,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討論,自己獲取知識。
2.增添最新材料
教材對于社會發展來說,總是具有滯后性。其中的某些例子、材料、甚至觀點會陳舊。教師可收集最新的時政熱點材料,及時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時代感、新穎性。例如,在講我國的外交政策時補充胡錦濤主席出訪美國,中國與非律賓的南海爭議等內容。
3.擴大學生視野
學生由于受年齡等因素的限制,對社會生活了解甚少,學習政治會有不少的疑難,從而導致他們厭學。教師應經常介紹一些時政常識,如市場的營銷活動,人大代表的選舉程序,政府部門的職能工作,國際事務的復雜關系等。學生的視野擴大了,想要知道的東西就更多,也就更想學了。聯系學生實際,政治就在身邊,任何人都不能脫離政治,教師應注意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掛起鉤來,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用哲學道理剖析一些實際事例,用經常理論解釋一些經濟現象,用政治學原理來透視一些社會現象,學生就會感到政治確實有用。
4.教給學生學法
一些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產生厭學情緒,教師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如,閱讀課文、聽課做筆記、及時復習、記憶知識等方法。特別是要訓練學生養成一些科學的學習習慣,邊讀邊思的閱讀習慣,先讀書思考后下筆做作業的習慣,查對、請教、改正、及時完善的習慣,一分為二評價的習慣等。使學生準確全面地把握知識,掌握技巧。
5.引導學生參與
如組織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參加報告會,參與研究性學習,編寫時政專刊,撰寫政治小論文等活動,這些活動學生都樂意參加,并能使學生得到鍛煉,增長才干。
三 導演意識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好比導演,要為學生創設表演的舞臺,讓政治課堂充滿魅力。在課堂教學中多開展一些新穎別致、生動活潑、形象直觀、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寓教于樂,做教學活動的“導演”,教師在開展教與學活動中,要以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幽默生動的語言、豐富細膩的情感、獨特新穎的板書、靈活多變的教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做創設情境的“導游”,讓學生的思維想象徜徉于教師創設的情境之中,以促使學生產生較強的求知欲,并感到樂此不疲;教師還應像電視臺的“導播”那樣,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敢于發表見解,既要使學生的言論入情入理而不恣意放縱,又要使他們感到新穎獨特而不失共鳴。一旦發現偏差,“導播”就要善于及時地加以糾正。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課型,如自學課、練習課、討論課、演講課、辯論課、新課講授、復習課、講評課等,在這些課型中還可根據教學內容開展小論文寫作,社會調查,確定題目進行演講、辯論等。但不管采取哪種教學方法,講課中都要注意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這樣才能引起靈魂的震蕩,才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在和諧、熱烈的情境中,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
1.導入巧妙
巧妙地導入新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誘發他們積極思維。一個好的開頭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可為一堂課的講解定下基調,使整個教學進行得和諧自然,渾然一體。
2.講解激趣
要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一要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二要巧用比喻。在講矛盾的同一性時,筆者吟了一首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為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接著設問:“悅耳的琴聲從何而來?”然后借助學生的興趣啟發領悟哲理:指與琴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有指無琴、有琴無指都不會有琴聲,指和琴相互依存,二者統一于悅耳的琴聲中。
3.練有樂趣
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運用,通過練習可以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政治課中的概念、原理,并培養能力,提高覺悟。在練習時,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訓練力求既實又活且趣。
四 模特意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的這一思想,在現實教育中仍然適用。思想政治教師更應注重“身正為范”,鑄師魂、重師德、樹師表。
1.立場堅定
思想政治教師是科學理論的傳播者,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員,必須有較高的馬列主義理論素養,掌握比較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真正領會其理論實質。教師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有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和敏銳的洞察力,自覺地講政治原則,善于從政治上考慮問題,判明形勢,并把這種政治品質表現在自己的一切言行中,只有如此,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敬佩感和信任感,從而更加以好的風范影響和教育學生。
2.勤于鉆研
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偏重說理,哲理性強,融知識性、思想性、理論性、政治性于一體,這就更需要教師勤于鉆研,不斷探索、創新,不斷觀察與思考,加工提煉,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把深奧的哲理形象化。以教研促教學。把自己鍛煉成能說會寫的學者型教師,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3.公正廉潔
政治教師要做到正直,敢于直言,剛正不阿,不為世俗塵埃所染,不為金欲所動。不因學生出身高貴而趨炎附勢,也不因學生出身貧寒而歧視疏遠,不因個人好惡而偏袒或嫌棄學生,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坦誠相待。
五 老板意識
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出一批批于國于民有用的人才,而教師尤其是政治教師則成為培養人才大軍的“老板”。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和生活實踐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認知障礙。教師應對學生熱心誘導、點撥、疏通,幫他們渡過暗流險灘。政治教師還應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發展觀、法制、形勢、政策等一系列內容的教育,引導他們塑造美的心靈,美的行為。同時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會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思維品質、心理品質,把他們培養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美的心靈;教師是一條河,清澈而不混濁;教師是一盞燈,閃亮而不藏陰影;教師是一座豐碑,昭示一條通往光明的路。時代在不斷地創新,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政治教師,必須轉變觀念,不斷地豐富和充實自我,及時轉換原有的角色,以順應新課改的潮流。
參考文獻
[1]張學曾主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法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