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高中生學習情緒的因素有很多,教師課堂教學中評價語、點撥語的運用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語和點撥語,要針對高中生心理特點,依據語文新課程理念,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導向對話,促成互動,在傾聽中科學判斷、及時評價、靈活點撥,減少和淡化講授性語言,重視和突出評價性、點撥性語言的運用,并盡量使教學中評價點撥語言恰當得體,富有激勵性、啟發性、生成性。
一 教師的評價點撥語要真誠得體,善于調動積極性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和贊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關心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看到希望,給他們自信和勇氣。面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應適時地運用“很好”、“回答深刻”、“發人深省”、“精辟”、“如果能……會更好”等評價語,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得到正面激勵,從而增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
真誠得體并不止于贊美,還需要適時、適度、適當的點撥。我們一定要避免這樣的弊端,即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張揚學生的個性、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評價語言呈一面倒的“贊美”傾向。如有些教師,在課堂上設計了許多開放性的問題,主張多元解讀,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地讓學生說了算,不管學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處,只管贊揚、鼓勵,甚至對于錯誤的答案也以“好”來評價,教師成了不講原則的“好好先生”,那樣,就走向了教學目標的反面。
可見,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發言作出及時而準確的評價點撥是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獲取新知、改正錯誤、加深理解的必要手段,是提高課堂師生對話有效性的必要環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利用文本啟發學生想辦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 教師的評價點撥語要抓住關鍵,相時而動,富有啟發性
1.抓住啟發時機,促進學生思維成長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是一個旁聽者,也不是一個單純的傾聽者,而是應該做一個有效的提升者。在一次全國語文教學大賽中,有這樣一個情景:課題是《囚綠記》,當老師和大多數學生確定了那被囚禁的綠枝象征中華民族不屈的斗志時,一位學生卻說那被囚禁的綠枝不能象征中華民族,因為日本人并沒有把囚禁的中國人放了。面對這個問題,授課教師只是一味地以“好、好”來回應。究竟怎么個好法,好在何處,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這點疑問及時點撥,不但能把象征這一表現手法講清楚,而且還能深入挖掘文本主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如能把握時機,在學生不會想、想不到、想不通的時候,恰當地啟發,就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重視師生相互啟發,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活動是一種雙邊活動,必須有教與學兩方面積極參與,才能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善于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通過啟發性點撥,開拓學生的思維境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內化,同時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允許學生有自己的主見。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也能啟發自己思考,進而及時整合自己的思維結構,推進課堂教學有序、有效進行。在學習《小狗包弟》一課時,我請學生朗讀課文,可能是學生要急于表現吧,有兩位學生在讀第一段時,都把“口里發出呻喚”這句中的“呻喚”讀錯,第一位學生讀成了“呻吟”,第二位學生讀成了“叫喚”。我突然感到,怎樣理解這個詞在本文的特定含義,應該是分析這一段的重點。于是就這一詞與大家展開討論,最終明確,“呻喚”這一詞應該形容動物,但這句話的主語是那位藝術家,可見在“文革”間,所謂的“反革命”的待遇還不如一個動物。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那個混亂時代的了解,有利于學生對全文主旨的理解。
課堂教學中,師生在彼此平等、傾聽、接納、敞開心扉的基礎上達成的雙方視野的交融,是一種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發、共同創造的精神與意識。引用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的話就是:“對話是從一個開放心靈者看到另一個開放心靈者之話語。”
三 教師的評價點撥語要以對話為基礎,富有生成性
生成性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充滿彈性的,教學設計的彈性化是一種宏觀要求,它必須借助具體的形式才能成為現實。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的評價點撥語言對學生的思路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同時能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應隨時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創見等精彩瞬間,因勢利導。在引導、評價、點撥時,要集中精力,調動全部的智慧,要隨時捕捉精彩瞬間,調整原來的教學程序和內容,甄別優劣,選擇恰當的問題作為動態生成的主題,從而引導學生在動態生成的軌道上有效發展。
教師充滿人情味、生動精彩的評價點撥語言,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學生重拾自信的光芒,讓學生體味思維世界的神奇。它能讓我們看到洋溢在學生臉上滿足的笑容,體悟到學生張揚的個性。新課程的評價是師生共生共建的結合,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它向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在促進著教師的成長。愿我們在不斷的學習與思考中,轉變教育觀念、鍛煉應變能力、豐富知識儲備、提高專業修養,讓自己的評價點撥語言變得更精彩、更藝術!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