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組作為學校中一種重要的組織,是教師間實現交流協作、資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場所。它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管理、關系到學校的教學質量、關系到教師的專業成長。多年來,我校教學工作均把教研組的建設放在教育、教學的首位。學校在教研組管理方面,不僅只憑借教學質量即學生的學科成績一個指標來衡量教研活動的成效,更重視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作用。我們始終相信,只有打造出優秀的教師團隊,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優秀教師成長的搖籃就是優質而富有生機、活力的教研組。我校主要從以下幾點加強教研組建設。
一 強化集體備課,凝聚教研組集體智慧
強化備課管理,使備課真正達到:功在課前,利在課堂。
第一,加強備課,學校保證備課時間,每學年由學年主任制訂每學科的集體備課時間,領導要參與集體備課,各學年組、各教研組要提前定好備課內容,定好中心發言人,使每位老師都能做好充分的準備,保證集體備課的質量。
第二,抓好個人備課,每位老師要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進行個人備課,并要精心設計教案,備出有特色、適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案,書寫要工整,堅決杜絕無案上課。
第三,每周集體備課一次,學校領導定期檢查,做好記錄,或參與集體備課,提出建議,集體備課完畢,備課組長上交集體備課材料。個人備課主要以檢查教案和抽查的形式進行。
二 狠抓常規教學,增強教研組的實戰能力
新課改以來,學校進一步加大教研的工作力度,重視開展課堂教學交流與研究活動,加強教學常規環節檢查與督促。要求教師精選布置課內外作業。課內作業設置基礎型、技能型、創新型等類型,引導學生分層次選擇完成;課外作業由知識型、活動型、實踐型、探究型、開放型等組成。要遵守有關規定,嚴格控制課外書面作業量,避免搞“題海戰術”。書面作業降低難度,提倡布置探究性、實踐性的家庭作業。各年級主任每月定期檢查本學年教師教案、聽課記錄、作業批改情況,實行量化打分,對檢查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教師進行反饋。同時聯系教研室的行政領導要定期和不定期對教研組檢查情況進行抽查。
三 深化課題研究,提升教研組的科研水平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校以省、市級課題研究為重點,以課題研究帶動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幾年來我們堅持走“科研興校,科研興教”之路,強調教育科研源于教學,服務于教學;教育科研為教學改革提供前瞻性的理論依據,提供實踐保證。做到教育科研與課堂教學改革相結合、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相結合、與學生的全面發展相結合、與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相結合。
學校由校長主抓教科研工作,年初有詳盡的教科研計劃。在學校領導親自帶領下,“十一五”期間承擔了《激發高中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英語“四位一體”課堂教學方法》、《語文學科語感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三個國家級課題,此外還有兩個省級課題,兩個市級課題,16個縣級課題,目前均已結題,參與課題研究的涉及10個學科,150余人次。“十二五”期間,我校積極申請國家、省市縣各級課題,其中國家級課題兩個,省級課題4個,市縣級共6個,同時,各教研組在縣級以上課題的基礎上,分解大課題,積極上報本組校級小課題,真正把課題研究落到實處。通過這些課題的研究,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改革和提高,推動了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了教師課堂教學水平。
四 搭建競技平臺,帶動教研組長期發展
我校每學期都開展青年教師匯報課、競賽課、骨干教師示范課、教學研討課、評選優秀教研組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新課改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升新課程理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
我校設立了教師“年讀書基金”,倡導讀書,為教師打造豐厚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以教研組為單位,分成若干小組,學校給每個讀書小組活動經費,由教師自由支配,要求購買與自己的專業相關的書籍,期末結束舉行讀書匯報會,與全校教師共享讀書快樂。通過讀書活動,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了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同時,豐富了自身人文涵養、強化了自身修養,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豐富多彩。
學校好比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樹,教研組好比遒勁的枝干,如果沒有枝干的健康鮮活,何來肌體的健康挺拔?只有加強教研組的建設,搭建起行之有效的各種教研平臺與教師專業化訓練的舞臺,才能引導、激勵每一位教師向專業成長的目標挺進,進而把新課程改革的根扎深、扎牢。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