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而應采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能力培養為主向”的素質教育模式。新課改要求: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更有積極的小組合作。怎樣實施素質教育,仍是一個探索中的問題,筆者通過自己十幾年來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總結出以下一些體會。
一 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避免兩極分化
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物理教學也不例外。由于物理具有抽象、概括的特點,初中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尚未完全形成,學習、理解物理知識比較困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兩極分化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不能只針對少數優生教學,也不能只針對中等生或差生教學,要正確處理好教學集體和教學個體之間的關系,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學效率。具體在實際的新課教學中,針對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實情,采用分類教學法。在課堂提問中,有意識讓優生回答較難的問題,讓中等生回答難度較小的問題,讓差生回答最容易答的問題。作業布置也不搞“一刀切”,對于優生,在完成教材要求完成的作業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對于中等生,要求他們能夠完成教材要求做的作業;對于差生,應適當減少作業的數量和降低難度。這樣就能保證優生不致“餓死”,差生不致“消化不良”,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活躍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差生在新課教學中的知識缺陷,在課后通過復習予以解決,從而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避免兩極分化,讓全體學生都得以發展。
二 精講、精練,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學生在物理課中學習初步的物理知識并能實際應用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目標。精講是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它使學生具有了發揮主體作用所必備的基礎知識。練習以學生為主體,它是訓練學生思維和能力的主要手段。
精講,不是少講。精講是講教材中的基礎概念和規律。即對物理公式應講清原理、步驟及注意事項;對例題應講懂思路,多講分析過程,少講演算過程;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和闡述,講明學生易于混淆的內容和普遍感到難以理解的問題。這樣的精講突出主題,使學生容易接受。尤其是多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如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物理童話故事,不知不覺就成了學生們喜歡的學習方式。而讓教師坐到他們中間去聆聽,去欣賞他們的奇思妙想,精妙絕倫的展示。
練習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不同類型的練習能夠訓練學生的不同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例如: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可在課堂上設置說理題;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可設計實驗題;安排一些多條件和有隱含條件的習題,可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得到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科學猜想能力,可安排一些設計型習題。在課堂上安排不同類型的練習,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
三 激發學生興趣,突出實驗教學,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陳述、置疑、制造懸念、講故事等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通過阿基米德鑒別皇冠的故事引入“密度的應用”,飛行員抓住高速飛行的子彈引入“機械運動”,馬德堡半球實驗引入“大氣壓強”,這些例子都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師也可有目的地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這樣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便會主動地觀察、測量、分類、假設、推理,尋找結論。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從旁啟示、引導、指點,發揮主導作用。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實驗教學應該引起充分重視。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做好每一個實驗,在實驗器材允許的條件下,將有些演示實驗變成分組實驗來做,在實驗中讓每一位同學都動手動腦,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除此之外,應不定期地鼓勵學生進行小制作、小實驗,觀察有關現象。
四 加強學法指導,“授之以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教是為了教會學生的學。”“教是為了不教”,為了達到這個境界,研究和指導學生的學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授之以漁”,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初中學生剛開始學習物理知識,常常是好奇心強,興趣高,但學習方法不當。例如:課堂演示實驗忙于看熱鬧,而收獲甚微。概念、規律、公式死記硬背,應用起來,錯誤較多,不能應變。久而久之,學習物理的興趣大減。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必須在研究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方法的同時,研究學生,研究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個性特征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扎實掌握知識。因此,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首先應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要求學生嚴格遵循操作規則,尊重實驗結果。其次應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和注重理解的學習習慣。再次,教師可歸納總結出不同問題科學解答的思路和步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指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自學能力。
總之,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只有進行切實有效的素質教育,才能使學生準確掌握物理知識,并用其指導生活和生產活動,達到提高學生各種能力的目的。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