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走上工作崗位,本人擔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二十個年頭。二十年來,一批又一批學生走向社會,令我激動,讓我欣慰。二十年的風風雨雨,讓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更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協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班主任經常性的工作。
2012年7月8日,我和五位老師組成小組對10位學生進行了家訪,包括品學兼優生、性格內向生、生活貧困生、“雙差生”等不同類型學生。
一 案例分析
首先,我們對林××同學進行家訪。家訪前,我電話通知了孩子的媽媽。他媽媽聽說我們要進行家訪,特意提前下班,在路邊迎接我們。到家后,家長熱情接待我們,讓孩子給我們遞上熱茶,送來水果。我看到孩子的房間里有一大排書柜,書柜里擺滿了各種書籍,《三百六十五夜故事》、《格林童話》等等。我問林××:“書柜里的書都看了嗎?”他說:“都看了,有些書都看好幾遍了。”看來孩子的家長平時也很注意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然后,我們與家長聊天,談論著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對林××學習認真努力,愛看書的優點進行了表揚,也指出了孩子的不足。之后,我對林××同學在學習上提出兩點要求:(1)上課要積極舉手發言,每一節課至少要發言一次;(2)要努力把字寫好,因為一個人的字代表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孩子聽了連連點頭,表示記住了老師的話。我們相信這次家訪在孩子的心中一定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也會對他今后的成長有一點點的促進。離開林××家時,家長把我們送出很遠,他們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感謝老師為孩子付出的努力。
離開林××家,我們來到今天家訪的第二站白××家。白××的媽媽早已在門口等候。一看到我們就說晚上就在她家吃飯,都已經預定了。我們連忙拒絕,感謝家長的一份誠意。
走進白××的家,房子是租來的,老家在北林洋。家雖然不夠大,但給人一種干凈舒適的感覺。白××正在做作業,看到老師光臨,連忙起身迎接,端茶送水,很是熱情。她是一個很文靜的女孩子,在學習上缺乏自覺性。平時她媽媽在外地做生意不在家,但是她媽媽對孩子的學習管得很緊,幾乎每天一個電話。聽說孩子成績下降了,她媽媽就提早回家,本學期白××的學習成績有了一定的進步。
從孩子媽媽的口中我們知道了孩子在家學習的一些狀況,如果沒有家長的督促,學習就會松懈,在家依賴性很強。我們和孩子面對面進行了交談,對她的進步我們進行了表揚,并幫助學生制訂了學習時間表。這樣有步驟地去學習,就不會頭腦混亂。每天空出時間多看書,積累課外知識,擴大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我們告訴家長,在今后要多聯系、多溝通,這樣對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相信經過這次家訪,孩子一定會有所改變。
馬××,是我班一位典型的“雙差生”,學習上沒有動力,成績差,還不服從教師管理,對老師的教育產生抗拒心理。針對這樣的學生,我改變思維角度,多次觀察和尋找這位“雙差生”的閃光點。他喜歡體育,喜歡打籃球,在場上組織能力較強,隊員佩服他。一天,有位同學的中飯被清潔工給倒了,他還去買面包給同學吃。通過這幾件事情,我找到了突破口。在進行家訪的過程中,我和家長談了該生的這幾件事情,當著家長的面表揚了學生。家長很吃驚,他們說還沒有哪位老師家訪時說過孩子的好話。學生非常感激,臉上有了笑容。
二 家訪的感悟
1.家長的熱情
家長對我們的來訪,都是那么重視與熱情,有些家長還特意請好假,在家等候。當從家長手中接過那一杯杯冒著熱氣的茶水,那股暖,不僅暖在了手上,還暖到了心里。
2.家長的期待
通過家訪,與家長交流,我發現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他們深知知識能夠改變命運,教育能夠提高素質,他們把讀書當做改變子女命運的重要途徑,在子女的教育上舍得花錢。只要孩子開口,只要能做到,家長都會盡力去達成孩子的愿望。有些家長還利用周末時間,讓孩子去參加各類補習班。但是,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那種經濟條件,尤其是那些打工家庭。從他們渴求、期待的眼神中,我完全能夠體會到他們的心情,他們真是把我們老師當成了救星。
3.家長的誠懇
通過家訪,我們和家長之間誠懇的談話,也幫助家長解決了一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些家長把孩子管得太緊,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很少;有些家長忙生意,過問孩子的時間也較少。我建議家長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和孩子多交流,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學習的重視,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這對孩子而言,無疑是極好的鞭策。由于班中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家長對孩子溺愛有加。只要孩子開口,沒有不答應的。我建議家長培養孩子吃苦的意識,多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對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應,有時也得讓他們嘗嘗“被拒絕”的滋味兒。家長欣然接受了我們的建議。
三 家訪的體會
1.家訪前要充分備課
這次家訪活動,我們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是活動結束后經過仔細反思,我認為準備工作還存在很大的欠缺。例如,在一學生家家訪時,家長問了很多關于學生在校的思想表現、各科學習成績、薄弱學科、作業完成、興趣愛好、習慣、與同學的相處情況等問題,有時我們感覺無從回答,只好敷衍,模糊應對。所以,在家訪的時候我們要對受訪學生各個方面的情況都要掌握,以便家訪時信手拈來、游刃有余。這樣才不會使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被忽視,也讓家長多一份理解:老師在我們孩子身上花了不少功夫啊,比我們家長更了解孩子。
2.真心家訪,以誠感人
開學以來,我發現一學生的家長很少和我溝通,所以這次我就確定她作為受訪對象。在家訪過程中我了解到,造成家長很少和我們溝通的原因有兩個:(1)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不好意思和我們說話;(2)不知道和我們說些什么,怕說話顯得沒有水平,不知道說什么合適什么不合適。所以,我就真誠地告訴家長,我可以通過他們的表達知道他們的意思,所以請家長們放心與我交流;只要是關于孩子的問題,任何問題都可開誠布公地講出來,包括我們工作中不足的地方。家長聽到這些話后,敞開心扉,與我們聊了很多,也聊了很長時間。
我認為,成功的家訪首先是要讓家長接納你、信任你,因此談話時一定要懇切真誠,采用商量口吻,不用“命令式”、“批斗式”,讓家長感受到來訪老師的誠意。首先,真誠告知孩子的表現,對于家長不予隱瞞。然后,主動向家長請教在家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時我也會把在校教育有效的辦法和家長分享。
3.多正面教育,少反面教育
班主任在家訪介紹學生情況時,要全面、客觀、公正,在充分肯定、表揚學生成績的基礎上,提出其存在的問題與缺點,使家長和學生能夠接受,并對改進缺點充滿信心。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稱贊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老師管不了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于給家長送去了一根“棍子”,學生不免受皮肉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于教師。所以,我們一定要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優點要用放大鏡放大,缺點要用微縮鏡縮小。讓每一位學生從班主任眼里看到公正、公平的關愛,從而增加對老師的敬佩之情。
我在這一天的家訪活動中感受頗深,收獲也頗多。但是,家訪工作不能以完成任務的態度敷衍了事,我們應對每個家訪過的學生做進一步的后續教育和家訪工作,鞏固和延伸家訪的教育效果;家訪工作也不是被動的,不能僅靠學校組織的幾次家訪活動,我們要變“被動家訪”為“主動家訪”,使家訪工作長期化、制度化,使家訪工作真正成為家校溝通的橋梁。通過學生、老師、家長三方面的和諧交流,使得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如果說教師是輪船,那么家長是風帆,彼此默契,學生這個乘客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到達勝利的彼岸。但愿“今天,你家訪過了嗎”這句話能成為每間學校班主任和老師的常用語!
總之,家訪對于班主任來說是一門綜合藝術,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探討。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要不斷提高家訪的水平和實效,促進學生的最優化發展。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用愛去澆灌,用心去培育,這朵藝術之花會越開越艷。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