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園本教研因其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中的獨特作用而日益受到幼兒園管理者的重視,大家都希望通過園本教研來促進教師的有效成長。本文以自主教研為切入點,探討如何激發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增強園本教研的有效性,共謀教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自主教研 教育實踐 活躍思維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5-0168-02
園本教研是以幼兒園為研究基地,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對象所開展的教研活動。每個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開展形式各有不同,據了解,大多數教師對園本教研都是抱著被動的態度參與,原因諸多,如園本教研形式呆板、內容針對性不強、不同類型的教師對專業成長所需求的內容不同等,那么如何讓教師體驗到園本教研的快樂,發揮教師在園本教研中的積極性呢?在園本教研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嘗試了以下幾點。
一 激發教研熱情,增強教研活力
在教研活動中,教研組長或園長總是裁決者,教師大多缺少發自內心的主動學習狀態或創造性工作的能力,如何促使教師在大膽嘗試實踐中,不斷增強教研管理的實效性,提高教師參與教研組的意識與興趣,在開展活動時,我們利用人人參與、合理組合、自下而上的園本教研模式,激發教師研究的熱情,提高教師研究的意識與能力。
1.自主教研,激發興趣
放開對教師的束縛,給教師自主的空間。鼓勵教師提出困惑問題,自主確立研究問題,在學期初,教研組的形式讓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現狀提出困惑,如:這學期我們調查后經統計,問題最多的是如何有效開展音樂活動。
2.多樣形式,點燃熱情
俗話說,“有教無研則淺。”要使教研活動成為教師自覺的行為,就要選擇好教研活動研究的內容,創設好教師參與活動的條件,落實好教研活動的每一環節。只有這樣,才能激發教師的參研熱情,使教師的教研意識、教學水平、自身素質在教研活動中得到發展與提高。
第一,“輕松一刻”,活躍氣氛。教研活動在我們的印象中是嚴肅的,如何讓教師快樂學習,讓老師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在每次集中性的教研活動中,我們都在活動開始部分安排“輕松一刻”的環節,其內容豐富多彩,有幽默故事、特長展示、心理測試題、互動性小游戲等,以幫助教師達到活動熱身的作用。有了快樂的開始,學習也不會有壓力,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刻鐘,但許多教師都曾在這里經歷從無到有、從后臺到前臺的突破,同時,提高了教師自身的涵養、豐富了教師的知識面以及表演能力,使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第二,嘗試體驗,喚起動機。體驗是通過實踐來感知事物和現象,所以體驗具有實踐和感悟的特質。實踐是體驗的過程,時間是實踐的要素;感悟是體驗的結果。從體驗的定義分析,體驗式的教研可以讓教師有所感悟,有助于喚起教師參與教研的內在動機。
第三,提高表達,活躍思維。在教研活動中,我們采取的形式多樣化,目的在于提高教研活動的趣味性,讓教師學的輕松、學的快樂,以提高園本教研的有效性。在教研活動中,我們以脫口秀、頭腦風暴等形式,活躍教師的思維,在寬松的氛圍中表達想法,提高教師的表達水平。
3.頓感管理,增強自信
以鼓勵表揚為主,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是教師教育孩子的教學策略,其實在教研活動中,我們每個教師都是學生,因為每個人都想在教研活動中促成長,那么放大教師身上的“小亮點”,及時捕捉教師好的想法和做法,引導教師分析他們對于幼兒發展的價值。如: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很多教師在執教過程中因幼兒過于興奮,導致課堂教學秩序混亂,但在這個活動中,有位教師利用樂曲的休止符來控制幼兒的情緒,做得恰到好處,所以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較好,加深了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很多教師都為之贊嘆,同時也加深了其他教師對此活動的認識,給教師更大的思考和嘗試的空間,支持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園本教研自下而上,突出教師的主體性;在評課活動中,很多組織者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想法直接拋給教師,但是忽略了園本教研的主體是教師,只有教師得到發展,我們的教研活動才可以說是有效的,所以組織者要放平心態,給教師調整的時間,盡量避免對教師的高要求和急態度,以平和的心態來看待教師的成長過程,給教師自我診斷和自我調整的時間,使教師從害怕表達到簡單表達再到有效表達。如:在音樂研討過程中,教研組確立主題:欣賞《森林暢想曲》,請各段教師進行研討,同課異構,然后各段邀請一位教師執教,從執教的過程中,看到三段教師對教材分析的能力與解決的策略,雖然會出現問題,但是作為教研組,不能馬上去否定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走在教師的身后,讓教師各抒己見,給他們一個成長的平臺,使教師們慢慢地喜歡上表達,甚至到最后教師們都搶著發表自己的見解,可謂是“百家爭鳴”,教研氛圍油然而起,也就是說我們起到了疏通阻礙的作用,解決教師困惑的問題。
二 個性發展,快樂學習
1.教研交流本,促進反思學習
制訂教研活動交流本是激勵教師自主學習的評價機制,我們每次開展業務學習,需要教師記錄下在業務學習中所交流的語言,每次學習后上交教研組,教研組進行考核,并與教師的積分制度(教育教學考核)掛鉤,給予教師獎勵,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展開教師的教研交流本,從交流的語言
中折射出教師的理論水平與表達能力,教師們會建立在從幼兒的心理、生理、《綱要》精神的角度來闡述活動開展的可行性,從一句到多句,從簡單的表述到專業的表達中看到教師們成長的軌跡,更加堅定教研趨向的科學性。在教研活動中,重視為每位教師創造說的機會、尊重說的權利、培植說的勇氣、鍛煉說的智慧,倡導教師各抒己見、觀點交鋒、討論爭鳴,促進教師反思學習。
2.經驗分享,共享成長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領域與弱勢領域,教師的各項技能也是各有所長,我們根據中小學教師的評價標準,引入了“青年型教師”的概念,并提出了“挖掘青年型教師發展潛力”的理念。除繼續運用“選修制教研模式”以外,我們也為青年型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如: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說課比賽等,更重要的是利用他們的優勢領域,為大家進行培訓,做到資源共享等,通過采用這些方式極大地促進了青年型教師的發展。在開學之前,教研組會發一張教研調查表,請教師填寫自己的優勢領域,并在學期中與教師共享,如:我園教師李×、水××,雖然很年輕,但是她們很有沖勁,李老師美術字寫得很漂亮,有個性,可以說字如其人,水老師會利用紙質的不同,制作出各種紙張藝術品。像張老師、吳老師等教師有著豐富的帶班經驗,她就給教師們講一日活動環節,如“午睡三部曲”、“重晨談,促成長”,幫助青年教師豐富帶班經驗。教研組極力提供這樣的平臺,使教師快樂學習,經常會從教師們的談話中聽到,某某教師這方面很好,下次與我們共享一下,使教研活動讓教師從“要我學”走向“我要學”。
3.自主教學,輪班上課
很多教師因為自身素質的原因,出現偏科,有的擅長音樂,有的擅長語言教學,但是幼兒園開展的是主題教學,每個領域面面俱到。根據這種現狀,我園在開學初,讓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選取自己最喜歡的一個領域進行授課,不僅在自己的班級,并擴散到同一個年級,而且教師一次次的開展同一個活動時,她們會及時的反思,并在下一個活動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受益、幼兒學的也很開心,孩子認識的老師很多,教研組要求教師每月記錄自己的教學痕跡,這樣對教師也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茶余飯后,教師們會時不時談起自己在別班上課的情境,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每個幼兒園的文化底蘊不同,教師素質各異,為此形成了獨特的園本教研活動,這也使幼兒園園本教研內涵積極廣泛。園本教研以激發教師教研興趣為手段,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以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為目的,從而有利于孩子成長,我們希望以自主教研的模式對園本教研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學會自主教研,勇于自我實現,醉心于課堂教學,善于學習和反思,倡導做研究型、學習型的教育者,真正實現教育質量和自我發展的雙贏。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