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元化文化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身心狀態、生活方式等都產生了極大影響。這就對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本文從新時期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手,探討如何結合時代特征推進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中職生 思想政治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5-0176-01
一 關于中職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現狀
總體來說,我國中職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還是不錯的。大多數學生積極入黨,關心國家大事,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繁榮復興而奮斗。他們時常探討國家的方針政策,有一定的政治覺悟,政治立場也很堅定。不過,還有部分學生政治覺悟較低,對于部分基本政治理論問題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上。他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理論教育,并且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中還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此外,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中職院校更偏重對他們專業課的教育,各類專業課所占的課時比重也日益增大。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正逐漸向邊緣化發展。
二 當代中職生出現信仰危機的原因
1.中職生心理發展的客觀情況
中職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都未形成。對于部分問題或現象,常常缺乏正確的判斷力。因此,他們不能全面、客觀地認識與對待某些問題。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使得一些學生高分低能,綜合素質較低,這樣,他們也極易在思想認識上出現問題。
2.社會大環境下的拜金主義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一些不良的文化思想也隨之影響著更多思想不堅定的人。人們對金錢的盲目追求,形成“金錢至上”的觀念。同時,隨著當前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增大、物價不斷上漲、房價高起、殘酷的就業競爭、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反差、學校和社會的強烈對比,都給學生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目前,國內中職教育社會化現象也更加明顯。更多的中職生利用課余時間到社會上兼職。他們利用各種機會去接觸社會,從而使自己能盡早適應社會。不過,在接觸社會時,學生也極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致使自身的思想結構與價值體系出現偏差、引起困惑,進而形成消極、悲觀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3.中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實效性還需進一步提高
中職院校開設思想政治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但是,對于中職生來說,這門課最為枯燥、無聊,最不感興趣。因此,該課程的思想教育作用便無法發揮出來。
三 推進中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
1.倡導“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將促進中職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在各種生產力要素中,人屬于最為活躍的因素。社會的進步發展,最關鍵就是要全面提升人的整體素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管是教育方針與教育目標的制訂,還是教育機制的形成,均必須圍繞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行,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真正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2.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讓中職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中職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因此,中職院校應重視思想道德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重要位置上。創新教育形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為他們今后步入社會奠定良好思想基礎。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善方式方法,利用各種形式多樣、生動形象的手段,將理論與實際充分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中職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強他們對錯誤思想的辨別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發揮中職生的主體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理念已達成共識。因此,思想政治教師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增強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比如,課堂中可結合教學需求,設置一些師生互動環節;收集時政中的熱點、焦點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辯論;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各種學習任務。上課前,讓各小組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這樣,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逐漸在合作中鍛煉自己的自學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思想政治課也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舞臺。
4.借助網絡平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突破了原有的信息交流方式和人們的認知模式。因此,充分借助網絡技術,構建專門的網絡教育平臺,進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輸的新途徑。這樣,通過對主旋律的大力弘揚,形成網絡中職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從而讓中職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從“平面”轉為“立體”,由“單向”轉為“交互”。同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把課件制作成PPT,利用聲像信息,把抽象的概念生動化、具體化,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藍旭榮.新時期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文化與教育,2012(11)
[2]努爾江·阿布力孜.淺論當代中職學校學生思想道德培養[J].成功:教育,2012(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