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個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既是評價一個國家教育狀況的基本標準,也是國家政府公共服務質量的主要判斷依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既反映了社會權利和教育公平的價值體系需求,也是基礎教育自身發展觀念的轉型與變革。筆者通過梳理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容,及我國在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產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一些對策建議,最后提出了個人對此的思考。
【關鍵詞】義務教育 公共教育 均衡發展
【中圖分類號】G5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5-0188-02
一 我國現階段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一種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在義務教育的辦學水平、辦學條件、教育質量等方面大致平衡和相當;(2)所有的適齡少年兒童都能依法,平等地接受義務教育,享有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教育的需求和教育的供給大致均等。
自1986年中國政府頒布《義務教育法》至今,我國在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建設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雖然義務教育發展仍面臨一些重大的問題與矛盾,但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不可忽視的。
1.全國小學教育普及率較高,初中入學率有很大提高
從教育部發展規劃司“1991~2010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數據”表明,我國近二十年來義務教育普及率穩步增長。截至2010年,我國中小學輟學率降至1.2%,相當于每100名學生中只有一人輟學。雖然2010年的小學畢業升學率數據缺失,但是從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的逐年增長可以看出小學畢業生升學率依然是穩步上升的。
2.我國義務教育師資隊伍整體學歷水平有較大提高
根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1991~2010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數據”數據來看,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整體水平逐年上升,教師素質逐年提升。此外,自2010年起由教育部、財政部開始實施旨在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中小學教師國家培訓計劃”,為教師培訓提供了保障,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了條件。
二 我國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在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中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與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嚴重阻礙了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程。
1.問題分析
第一,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地區”的學校問題亟待解決。薄弱地區主要是指農村地區。一些城市投入千萬甚至數億元建設“示范性學校”,而在一些貧困地區的學校,有不少孩子卻在危房里上課;有的城市學校建設超標準運動場、健身房等超出當地生活水準的豪華設施,而大量鄉村學校的學生卻買不起必需的文具,教師得不到必要的教學材料;一些大城市的教師有著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晉級渠道,而在一些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老化嚴重。
第二,發達地區的“薄弱學校”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結合北京市小升初奧數問題,在搜集一些資料后筆者注意到,發達地區城市中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的巨大差距令人震撼。雖然2006年新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明確規定,不得將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分為重點中學與非重點中學。政府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然而,一些地方雖然取消了義務教育階段重點中學的稱號,但在招生方面傾向扶持政策的根本性變化,這些學校還是一些不掛牌的重點中學,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差距偏大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解決,義務教育階段不公平現象依然存在。
2.問題產生的原因
第一,“薄弱地區”學校問題。我國建立在戶籍制度、糧食統購統銷制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度、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制度、群眾互助社會保障制度等城市偏向基礎上的城鄉二元分治,是形成義務教育非均等化的根源。
第二,發達地區的“薄弱學校”教育質量問題。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楊東平教授曾舉過一個例子,“北京的中關村三小,它的小金庫資金超過一億元。一個小學,那你可以想象如果像重點中學是什么情況。”楊教授說:“中國大城市的重點中學,它的硬件水平已經大大超過了發達國家公辦學校的水平,甚至超過了中國的大學。這極大地增加了教育成本,然后,還要高收費,形成一個怪圈。”可見,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的存在有其歷史原因,但主要是政府經費投入上的薄厚不均是造成了發達地區‘薄弱學校’的產生。”
三 對策及建議
1.義務教育階段的“薄弱地區”學校問題的解決對策
首先,在制度層面上改革城鄉分割的管理體制,消解現存的戶籍制度及附著在戶籍制度上的義務教育城鄉分割制度。其次,在決策層面上改變領導決策的城市傾向,統籌城鄉財稅,建立面向全社會的公共財政體制,實行以工補農。統籌城鄉就業,實行統一的勞動市場、統一的勞動保障等。具體來講,對于一些辦學規模較小、布局不合理的公辦小學,通過“撤、并、轉、建”等方式進行撤并整合。初中和小學
向中心鎮集中,每個鄉鎮重點辦好中心小學和初中。堅持鄉鎮聯合建大型初中,逐步擴大鄉鎮中心小學辦學規模。
2.發達地區的“薄弱學校”教育質量問題解決對策
筆者認為,要改善這種境況,首先政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在軟、硬件投入中,對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一視同仁。其次,加強政策執行和監督力度。讓政府的文件不只是一紙空文,讓人民群眾真正從政策中得到實惠,切實提高政府公信力。
參考文獻
[1]何鵬程、宋懿琛.教育公共服務的理論探討[J].教育發展研究,2008(9)
[2]《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教育規劃綱要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71~7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