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課堂教學在信息技術的包裝下變得越來越引人入勝。借助于信息技術的力量,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等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已滿足不了現在的教學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先進的、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教學向數字化、網絡化方向邁進成為這個時代最響亮的口號,但在目前的多媒體教學實踐中,由于認識、技術、應用技巧等問題,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針對以上情況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小學教學 多媒體應用 優勢 不足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8-0014-01
美國從事信息技術教育的學者普遍認為:多媒體應用于教學主要是在課前與課后,在課上,主要還是要依靠老師的言傳身教。而我國則相反,我國向來比較重視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有效運用。盡管美、英等西方國家早已在中小學建立了信息技術環境,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在我國,大多數學校只用于開設“信息技術教育”必修課,部分學校將多媒體用于教育行政管理;另一部分則用于輔助教學。真正能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圍繞“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新型教學結構來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學校不到5%。
一 多媒體教育的優勢
1.利用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結合,優化教育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使多媒體技術與我們的課程有效結合,創造圖、文、聲、像并茂的課堂,使學生擺脫枯燥的純文字型課本的學習,促使課程學習滿足學生的個體特性與需要。
2.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課堂情境,有效提高教育的質量與效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學習環境中,創建有效的情境,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基于此,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多種特點,創建課堂情境,變抽象為直觀,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 多媒體教學存在的不足
1.“主”與“輔”關系混淆
一般情況下,多媒體輔助教師講課,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多媒體只起引導作用。多媒體教學雖然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但它主要是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對其他感官的刺激較少,特別是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英國哲學家斯賓塞曾說:“教學要從直觀開始,以抽象結束。”所以應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使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而非直接地、淺層次地呈現。但很多教師對此關系并不明確,不能正確地處理教學與多媒體之間的關系,發揮其應有的教育作用。
2.教學設計忽略學生和學習任務
在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過分夸大多媒體的教學作用而導致“媒體至上”的錯誤觀念,似乎只有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才能算走在時代潮流的前端,甚至有些教師一味利用多媒體教學,忽視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導致課堂應變能力差;還有部分教師過分依賴課件講課,放棄了直觀的形態教學模具和傳統的板書,忽略了學生和學習任務的問題,偏離了教學目的。
三 有效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作用的對策
1.多媒體的使用要“恰當”
首先,影像畫面要適量,切忌本末倒置。其次,教學節奏要適當,切忌走馬觀花。由于多媒體課件呈現信息的速度快,教師容易在不經意間加快課堂教學的速度,使學生跟不上節奏。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把握好教學節奏,避免課堂教學節奏過快,變成“走馬觀花”式教學。
2.多媒體教學與傳統媒體教學有機結合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已被大家肯定,但也存在缺陷。對教學而言,不存在萬能的教學手段。因此,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吸收傳統教學的優點,使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決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手段,而忽略傳統教學的長處,要正確處理好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媒體之間的關系,爭取做到各取所長,相得益彰。
3.重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
學校應建立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并適當地引進優秀的教育教學軟件。以宿遷學院為例,建成了宿遷學院圖書館非書資源管理平臺,網絡存儲容量達9.3TB。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識,也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必然促進多媒體教學的高效實施。
四 結論
現代教學的方法正在摒棄那些落后的、不利的方法,吸收其他先進的、優良的方法。我們應進一步探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利用多媒體,避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心不在焉,學生不服管教的現象,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愛上課堂,愛上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學英.農村小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J].群文天地,2011(22):147
[2]劉紅巖.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學中運用的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9):3~9
[3]劉紅巖.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學中運用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
〔責任編輯:李爽〕
* 本文為宿遷學院2013年大學生實踐創新立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