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智商決定高成就的理論已不再是主流,情商成為人們取得成功的主觀因素,目前,大學生的情商狀況不容樂觀,這直接導致大學生身心出現問題,影響高等教育的培養質量,因此,亟須為大學生情商的提升找到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情商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8-0036-01
過去,人們常認為高智商的人就會取得高成就,失敗了就表示人不聰明,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才是真正決定人能否成功的關鍵,高情商是優秀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完美結合,是人們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一 大學生的情商現狀
從整體上說,多數大學生的智力都是一般到較高的水平,但他們卻常常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問題,這主要是情商較低造成的,主要表現為:
1.自我意識強,自省能力弱
當今大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都時刻處于父母、老師的呵護、溺愛中,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進入大學后,他們仍希望成為集體生活的中心,追求特立獨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引導和教育,他們很難反省自身的不足,推己及人,學會包容和理解,讓自己融入到群體生活中去。一旦自我表現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就容易通過扭曲的方式表達出來。
2.情感不穩定,存在兩極性
大學生感情豐富,容易意氣用事,對不認可的事會妄加指責,對認可的事會大加贊賞。很多大學生或輕或重地認為自己比較內向,不善于表達內心感情,習慣把內心世界“封閉”起來,長期積壓的郁悶和不滿可能造成身心疾病,也容易通過極端行為發泄出來,造成惡劣后果。
3.期望別人鼓勵,缺少自我激勵
在校大學生對新環境、新社會角色及新人際關系等,普遍存在膽怯心理,面對學習與生活的新挑戰,往往需要家人、師長、同學和朋友的關心與鼓勵,并且過度依賴這種外在的鼓勵,當自己的計劃與目標無法實現時,渴求別人為自己出謀劃策。大學生還沒有完全建立起自我激勵的機制,缺少自身動力的源泉,常因家境貧困、戀愛受挫、成績不佳等原因而墮落。
4.人際關系理想化、浪漫化
大學生的知識層次較高,沒有過重的經濟負擔,學業壓力相對輕松,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表現出追求浪漫的理想化特點,一旦面對現實問題,就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對人際交往造成影響。同時,因為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包容心,他們在處理人際問題時常遭遇挫折,出現不適應性。
5.心理承受力較差,遇事選擇逃避
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習慣了順風順水,對成功的期望值很高,當遭遇失敗和挫折時,往往缺乏準備,心理承受力較差,總希望以逃避的方式解決問題,一旦不遂心愿,就容易心灰意冷、自暴自棄,甚至輕視自己的生命和危害他人的生命。
二 提升大學生情商的對策
1.加快教育觀念的轉變
要將教育思路從單純以開發智力為中心,轉變為情商與智商共同發展;將評價機制從單純以考試成績作為考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轉變為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協調一致;將師生關系從不平等、被動接受,轉變為平等、客觀地評價和尊重學生個性。
2.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教師的敬業精神、堅強意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對學生的深切熱愛、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等,學生會自發地模仿、認同。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情商,必須從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增強教書育人的意識出發,樹立良好的育人風范。
3.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豐富課余生活的重要載體和手段,通過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能為大學生提供社會化、開放化、豐富化的校園生活,使他們陶冶情操,增長才干,汲取自信。同時還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提高他們的合作精神、奉獻精神和艱苦奮斗的高貴品質,積極地促進大學生的情商發展。
4.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咨詢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直接傳授調節情緒的技巧、技能,培養學生的情緒能力,使學生學會適時調節控制情緒,協調情緒發展,維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高校應進一步推進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活動,定期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診斷及治療,幫助學生解除內心的矛盾和苦悶,排憂解難,開發潛能,使其有效地適應環境、完善人格。
參考文獻
[1]蔡克勇.21世紀中國教育向何處去[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權立枝.大學生情商狀況的調查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10)
[3]許晟、曾順根.大學生情商教育及其實施方案[J].高等農業教育,2009(4)
[4]黃謙、黃云、殷璟.試論大學生情商現狀及培養途徑[J].高教高職研究,2009(19)
[5]方成智、唐烈瓊.心理與情商教育[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