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有不少因素對外語語用能力的培養產生了影響,它們涉及語言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及其個人因素、接觸目標語的時間和環境、目標語文化習俗、母語負遷移、語用知識和能力的傳授、教學狀況等。重視這些因素將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外語語用能力。
【關鍵詞】外語語用能力 培養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8-0061-01
隨著國際社會間交流的不斷融合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外語語用能力的培養,影響該能力培養的因素也就特別受到人們的重視。
所謂語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何春燕指出,它不外乎是借以辨別語境同時利用語境準確理解別人并得體地進行自我表達的能力,具體可分為語言本身語用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而對語言語境(linguistic context)和非語言語境(nonlinguistic context)的敏感度以及在表達上顯示的得體程度反映了語用能力的兩個重要方面。隨著語際語用學(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影響外語語用能力培養的因素。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影響語用能力培養的因素有很多,涉及語言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及其個人因素,這些個人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個性、態度、動機、社會心理距離等;還包括如下因素:接觸目標語的時間、目標語涉及的文化習俗、學習目標語時所處的環境、母語的負遷移、語用知識和能力的傳授、教學狀況等。
國外學者對影響外語語用能力培養的因素做過很深入和成熟的研究。他們發現,上述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語用能力的培養,同時發現,人們更多關注的是教學對外語語用能力培養的影響。
在我國也涌現了很多該研究領域的學者,他們一方面采用拿來主義,學習借鑒國外學者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也潛心研究。Kasper和Rose的語用習得研究綜述和Ellis的語用習得理論對戴煒棟和陳莉萍的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兩位中國學者注意到,學習者的語法能力、語用能力及這兩者的發展與學習者所處的生活環境和現有的語言能力緊密相關。朱中都明確指出,如果在外語教學中想要提高學習者的語言本身的語用能力,母語負遷移對外語語用能力提高的影響不容忽視。顧嘉祖和陸升認為,對目的語文化習俗的了解將有助于提高社交語用能力,幫助學習者正確地理解說話者的言外之意。此外,學習者還需要留意語體,即說話的正式程度。
從上可知,影響外語語用能力培養的因素很多,外語學習者只有克服畏難心理并重視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培養外語語用能力,以期在當前社會的發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特長,多做事、做實事。
參考文獻
[1]Bardovi-Harlig,K. Evaluating the Empirical Evidence: Grounds for Instruction in Pragmatics[A]. In K. R. Rose G. Kasper(Eds.).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Rose, K. R. Kasper, G.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Kasper, G. Rose, K. R. 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imited,2002
[4]劉紹忠.語境與語用能力[J].外國語,1997(3):24~31
[5]何春燕.我國語用能力培養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4):65~71
[6]戴煒棟、陳莉萍.影響二語語用能力發展的因素[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9):1~5
[7]朱中都.英語寫作中的漢語負遷移[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2):28~30
[8]顧嘉祖、陸升.語言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