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生物化學這一學科理論的飛速發展,獲取該學科知識的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根據地方高校生物化學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情況,探討了生物化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以期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地方高校 生物化學 化學應用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8-0062-01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闡述生命體的化學組成、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規律的學科,它既是現代生物科學及相關學科的基礎,又是其發展的前沿。該課程已成為各高等學校生物類、農學類、食品類、藥學類等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教育部理科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在最新制訂的《理科化學專業和應用化學專業化學教學基本內容》中列入了生物化學。本文針對生物化學課程的特點以及地方高校化學、應用化學專業學生存在的實際情況,對兩個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等進行思考和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 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發現,生物化學課程的內容涉及學科門類較多、理論性較強、概念抽象,其中的代謝反應復雜,即使是生物專業的學生也感到理解難、記憶難、掌握難,更何況是基礎生物學知識相對缺乏的化學和應用化學專業的學生,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學生,知識的起點普遍偏低,容易導致與兩個專業的實際相脫節。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高,甚至產生畏懼和排斥情緒等。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盡可能地掌握有足夠深度和廣度的生物化學知識,真正對其專業學習有幫助是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
二 教學改革的內容與方式
1.修訂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根據學科內容及其體系和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文件,是以綱要的形式規定了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和體系結構,教學進度和教學基本要求。作為一所普通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圍繞的是結合地方特色,培養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化學與應用化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目標也不相同。因此,作為指導性文件的教學大綱應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擬定不同的教學大綱。具體體現在教學內容、課時分配以及教學進度、教學深度、教學重點和難點等方面。
2.教學內容的改革
構建適合化學和應用化學專業特點的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內容,應盡量避免已學知識的重復。兩個專業的學生由于基礎生物學知識相對缺乏,在學習中易出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增加基礎生物學知識可為學生提供學習生物化學的基本背景性材料,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化學專業教學重點在生物大分子的結構、性質和功能,物質代謝及其調控和現代化學技術在生物化學中的應用。對應用化學專業還需要講授生物化學知識在工業、農業、醫藥等領域的實際應用。構建一個既有聯系又體現化學和應用化學專業特色,以適應不同專業學生的生物化學教學知識體系。
3.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與人才培養質量相關聯。目前,不少學校的生物化學教學工作者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獲得了一些經驗。結合地方高校化學和應用化學專業的實際和特點,認真研究教學方法,以不同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廣泛參與的積極性。
第一,注意理論結合實際,用生物化學的知識來解釋和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將教學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聯系起來,讓學生把學到的生物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針對化學和應用化學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生活案例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了學生對枯燥、抽象的基本概念和代謝途徑的理解,同時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并強化了記憶。
第二,采用啟發式、對比式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以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穿插講解與化學和應用化學專業相關的生物化學的最新研究進展,啟發學生自主思考來理解教學內容,并用形象直觀的比喻幫助學生對抽象概念和機理的理解。此外,由于生物化學知識的邏輯推理性強,需要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對比和總結。
第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隨著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運用,多媒體已成為各高校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將枯燥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抽象的體內代謝變化規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直觀生動地展現出來,讓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具體、更清晰。
三 結束語
毫無疑問,教學永遠是傳授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學質量的高低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成功與失敗。通過不斷地開展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使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真正符合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從改革中獲得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使教學更好地為培養新世紀的人才服務。
〔責任編輯:龐遠燕〕